- 2020年翻译硕士(MTI)《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4字
- 2021-01-08 15:47:46
下编 修辞
第1章 修辞概述
1.修辞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表达效果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修辞分为两大类:规范修辞和艺术修辞。
(1)规范修辞又称消极修辞,侧重在理解、得体,力求表达准确、明白、通顺,不费解,没有歧义,使听者或读者能正确理解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符合说话的语境。这是交际的基本要求,也是修辞的起码标准。从表达方式看,规范修辞重在选用妥帖的词语、合乎常规的词语组合、正常的句式,使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规范修辞使用的是词语的规约意义,即词语在语言系统中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全民族成员在长期的使用中确定下来的,是在语言交际中大家共同使用、有同样理解的固有意义。
(2)艺术修辞又称积极修辞。艺术修辞的要求比规范修辞高,不仅要求表意明白、通顺,还要求以情动人,要求语言形象、生动、鲜明,这就不光是让人理解,还力图使人对所说的事发生兴趣,产生共鸣。艺术修辞则常常使用偏离规约意义的词语、超常搭配的词语组合、特殊的句式,使话语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引起读者或听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对于艺术修辞所使用的词语,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应结合语境、上下文,联系词语的规约意义体会作者或说话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
(3)两者关系
①规范修辞是艺术修辞的基础,说话写作都离不开规范修辞,艺术修辞是规范修辞的艺术化,二者虽有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②不同语体的目的、要求不同,对这两种修辞方式也各有不同的偏重。说明文、科技论文、政策条令等以明白表达为目的,所以一般使用规范修辞;文艺作品、政论文、通俗科学文艺等以形象、生动、感人为表达目的,所以很注意艺术修辞的运用。
2.修辞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1)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修辞的规律、方法和效果的一门科学。修辞方式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同一种语境选用不同的修辞方式其表达效果不同。
(2)修辞学的研究对象:
①修辞学研究语言的加工和运用,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语境,调整利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来提高表达效果。
②有的修辞学著作把篇章结构、作品风格等包括在修辞学中,扩大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
③有的修辞学著作把修辞学局限于辞格的研究,使之太窄。
④辞格研究是修辞学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修辞学除了要系统地具体地研究各种辞格类型的构成及使用条件外,还应研究寻常词语的选用规律、寻常词语艺术化的根据和条件,研究现代汉语各种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适应情况。
3.衡量修辞效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衡量修辞效果好坏,不是看用词是否花巧,辞格用得多不多,而是看使用的种种修辞手段,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适合一定的语境。一个词、一句话、一种辞格,离开了一定的语境,无所谓好坏,但用在不同语境中,就有高下优劣的区别。
4.修辞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修辞要看清对象
修辞必须注意交谈的对象。例如问对方的姓名,如是小孩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如老师问学生),就用平实的语言;对于长辈,要用尊敬的语言。例如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同样一件事凤姐对宝玉和对探春的说法就不相同,曹雪芹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的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修辞要注意时间地点
话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中,或者针对一定的时间地点中的事情而说而写的。要使我们的话语获得较好的表达效果,时间地点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例如,1975年4月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去世后,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是“国民党反动派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死了。”使用一些贬义词语,表现出鲜明的敌对态度。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新华社的报道是:“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去世。”
这样的表达方式跟蒋介石去世时完全不同,体现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3)修辞要适合一定的语体
语体是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内进行交际时,由于不同的言语环境所形成的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表达体系。
(4)修辞具有民族性
①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因此各自的审美观点是不同的,这反映在修辞上,就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比喻如蒙古人喜欢用马作喻体,日本人常用富士山作喻体,印度人喜欢用象作喻体。
②要尊重别的国家的修辞习惯,不能随便套用其他民族的修辞方式,说话写文章要符合汉族人的习惯,如某市一西服店店名为“绅士狗”,这样的名称在国内就不太合适,会引起人们不愉快的联想。
③应该尊重人家的表达习惯,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否则就会失礼。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韩国时,称韩国总统金泳三的夫人为“金夫人”,被报刊批评为失礼行为,因为韩国女子出嫁后仍用自己的姓。
5.修辞与逻辑、语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1)逻辑学是研究人们思维的方式和规律,注重的是所说的话对不对,合不合事理。
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注重的是说出的句子通不通,是不是按照规范的结构模式构成。修辞学是研究怎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注重的是所说的话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里好不好,是不是贴切、得体、生动。修辞要以合乎逻辑、语法为前提。
(2)三者关系:
①修辞又不完全拘泥于逻辑和语法。它有自身的规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灵活性。修辞的目的是调动一切语言因素来提高表达效果,只要能达到目的,有时可以突破常规,出现不合逻辑或语法的情况。如李白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在语言交际中,不完全拘泥于语法规律,如“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把通常处于中心语前的状语置后,就是为了获得突出强调状语的表达效果而临时改变语句的正常语序。
③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为了句式均衡,产生一种整齐美,还常有意变通运用语法规律。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朱自清《春》)
“赛跑”、“留念”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拆开使用的,在文中为了构成整齐的排比句式,在“赛跑”中插入一个数量短语。
④修辞方式是约定俗成的。说话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方式,听话人就会按照那种修辞方式来理解他的话语。对字面不合逻辑或语法的话听话人在理解时按照正常的逻辑规律或语法规律进行了修正。尽管修辞具有灵活性,有时可以突破正常的逻辑规律和语法规律,但人们理解时是还原成正常的逻辑事理和语法格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