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翻译硕士(MTI)《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4621字
- 2021-01-08 15:47:45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模块一 杨月蓉《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课后习题
上编 语法
第1章 语法概说
1.什么是语法?怎样理解语法的抽象性?
答:(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其中,词的构造、变化规则是词法,组词成句的规则是句法。
(2)语法的抽象性
①词法和句法都是从无数的语言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例如“汉语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其重叠形式是‘ABAB’”,这个规则是概括了很多双音节动词的重叠现象得出的:“打听——打听打听”、“休息——休息休息”、“了解——了解了解”等等。
②在概括语法规则时,舍弃了各个词的具体意义,只抽象出一般的、普遍的规则。
例如“风把门吹开了。”“警察把小偷带走了。”“哨兵把敌人打死了。”这些句子的意义各不相同,但都是主谓句,都有介词“把”引进动作的对象,词语排列顺序都是“(名+‘把’+名+动)”。于是概括出汉语中的“把”字句。
2.有人说汉语有好多种语法。他说的“语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1)这里的“语法”指的是语法学家的语法学说,即语法学家对客观的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时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同,这样同一种语法在不同的语法学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现不同的情况,产生一些分歧,像汉语中词与短语的分界、词类划分、单句复句的区别等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
(2)这种现象实际是说语法学家对客观语法规则的主观认识不同。其产生的原因是:
①由于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时掌握的材料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同,同一种语法在不同的语法学家的著作中就可能呈现不同的情况,产生一些分歧。
②从语法学家的主观意图来说,他们总是力求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人们认识反映客观规律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逐步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动态的,在缓慢变化着,因此,人们对语法规律的认识过程永远不会完结,绝对正确的语法学说是不存在的,要求所有人意见完全一致也是不现实的。
3.什么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1)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如“调查调查”有表示动作时间短暂的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动词重叠这种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法意义。
(2)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不同:
①词汇意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
如“调查”的词汇意义是:“为了了解情况而进行考察。”
②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它表示类的意义,一般可以类推。
如“调查方言”与“方言调查”不同,前者两个词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后者两个词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这也是语法意义,它在词与词的结合中由语序表现出来。
4.什么是语法形式?汉语有哪些重要的语法形式?
答:(1)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法形式不尽相同,不同的语法形式形成各种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
(2)汉语重要的语法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①显性语法形式,是指可以从听觉或字面感知的语法形式,如语序、虚词、重叠、语调、重音、停顿等;
②隐性语法形式,是指不能从听觉或字面上感知,要经过一定的语法分析才能发现的语法形式,如结构的层次、可能的变换形式等。
5.语序和虚词在汉语句法结构中有些什么重要作用?
答:语序和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两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1)语序是指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语序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汉语中,词的排列顺序比较固定,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语序,说出的就不成话。
例如“图书馆、他、到”有六种排列顺序,但只有“他到图书馆”合乎汉语语序。
②相同的词,用不同的语序排列,词与词的结构关系往往不同。
例如“我看”是主谓短语,“看我”则是动宾短语。
③有时语序颠倒,结构关系不变,但词与词的语义关系改变,词汇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都是主谓短语,但“人民”在前句中是动作的施事,在后句中是动作的受事。
④不同的语序有时还能表示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或评价。
例如“客来了”中,客是有定的,含有说话人早就知道要来客的意思;而在“来客了”中,客是无定的,有客人意外来临的意思。
(2)虚词的作用
虚词是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虚词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作用表现在:
①有的词语之间如果没有虚词就不能组合。
例如“小王(的)书”、“激动(得)哭起来”,去掉虚词都不成话。
②有的词语之间没有虚词,虽然也能成立,但结构关系不明显。
例如“我们老师”可以是偏正短语或者复指短语,但是如果说成“我们的老师”就没有歧义了。
③相同的词语,用或不用虚词,用不同的虚词,都可能使结构关系不同。
例如,“借书”与“借的书”,前者是动宾短语,后者用了“的”,是偏正短语;“张老师和学生”与“张老师的学生”,前者用的“和”,是联合短语,后者用的“的”,是偏正短语。
④虚词常被看作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标志。
例如,“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得”是述补结构的标志,“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6.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怎样?
答: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辅相成。
(1)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不表示任何语法意义的形式不是语法形式。
例如,我们说汉语中重叠是一种语法形式,是因为动词、形容词和量词重叠都能表示出某种语法意义。有些词也有字面重叠的形式,如“刚——刚刚、常——常常”,但这些重叠形式没有增加语法意义,只是构成了另一个词,这种重叠就不是语法形式,只是一种构词方式。
(2)语法意义要通过语法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的意义不是语法意义。
例如,“吃了饭就出发。”和“吃完饭就出发。”前句的完成意义是用虚词“了”表示的,属于语法意义;后句的完成意义是用动词“完”表示的,属于词汇意义。
(3)不同语言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有不同的情况。
例如,同样是表达动作发生过去的意义,英语用动词加后缀“—ed”的词形变化表示;汉语用动词加虚词“了、过”的形式。
(4)一种语言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又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
例如,“学习文件”既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又可以表示动宾关系,而显性语法形式没有什么不同。“我的朋友”与“我朋友”都是偏正关系,但语法形式有所不同。
7.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有什么不同?
答: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不同体现在:
(1)语法关系是由语序、虚词等语法形式反映出来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中补关系等。
例如“小李不吃了”这句话表现的语法关系是主谓关系。
(2)语义关系是在词的组合中所隐含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动作与施事、受事、时间、地点、工具等。
例如同是“小李不吃了”这句话表现的语义关系是施事与动作关系。
8.汉语语法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汉语语法研究有什么影响?
答:(1)汉语语法主要有四大特点:
①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②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③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
④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2)汉语语法特点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影响,表现在:
①汉语语法研究中语序和虚词的研究意义重大;
②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所以汉语不能单纯根据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划分词类,确定词性;
③词和短语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掌握了一种单位的构造规则,就很容易掌握另一种单位的构造规则。同时又给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如“小菜”和“小球”,前面一个是词,后面一个是短语,但它们都是偏正结构,没有外在形式标志可供辨别。
④汉语中短语和句子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所以任何单句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短语,把句子分析看成是短语结构分析。
⑤汉语语法研究中,量词、语气词研究也很重要。
9.下面每组句子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请归纳出它们的结构规则,并各仿造一句。
外边跑进来一个人。
桥上开过去一辆重型卡车。
屋顶上掉下一块瓦。
棉花被雨淋湿了。
这个建议被大家否决了。
刚买的杯子被小刘摔破了。
答:(1)左边三个句子都是存现句,其结构规则是:“处所名词+动词+人物名词”,表示“某地存在、出现、消失了某人、某物”。例如:教室里飞进来一只鸟。
(2)右边三个句子都是被字句,其结构规则是:“名词1+被+名词2+动词+了”。其中,“名词2-动词-名词1”是“施事-动作-受事”的关系。例如:我的糖果被小红吃了。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如果去掉之后,哪些不成话,哪些意义和结构不变,哪些意义或结构发生了变化?
①我和老王根本不在乎这些。
②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③我回北京住了几天。
④“这种萝卜多少钱一斤?”“五毛了。”
⑤她是个有心计的姑娘。
⑥孩子的脾气真不小。
⑦你的腿脚不灵便,摔倒了怎么办?
答:(1)不成话的句子有⑤;“的”去掉后,“有心计”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宾短语。不能再起修饰作用,因此不成句。
(2)意义和结构不变的句子有②;
(3)意义或结构发生变化的句子有①③④⑥⑦。
①把“和”去掉后,“我”和“老王”作为并列主语的关系消失。“我”失去独立性,成为“老王”的修饰语。
③把“了”去掉后,“了”表示已完成的意义消失。
④“了”在这里传达了说话者的主观感情,如表示对价格上涨的不悦。将“了”去掉,这句话就仅是对价格的客观陈述。
⑥“的”去掉之前,陈述重点在“脾气”,“孩子”仅作修饰语。将“的”去掉之后,“孩子”在句中的地位提升,与“脾气”等同了。
⑦“的”去掉之前,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你的腿脚不方便”。去掉之后,句子着重表达的是“你摔倒了怎么办?”
11.下面两个句子在不同地方停顿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和结构,请用标点符号表示出几种可能的停顿。
①小李他不愿意走了
②我们叫老师快点儿
答:(1)①中可能的停顿有:a.小李,他不愿意走了。b.小李他,不愿意走了。
(2)②中可能的停顿有:a.我们叫老师快点儿。b.我们叫:老师,快点儿。
12.下面的词哪些有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重叠形式,哪些没有?请归纳出它的规律。
火 风 天 想 跑 个 了解 但是 矮 薄 胖 老实 简单 介绍 雪白
笔直 和 条 从 并且
答:(1)普通名词、连词、介词都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重叠形式,如:火、风、但是、和、从、并且。
(2)单音节量词及准量词可以重叠表示遍指,重叠形式为“AA”,如:天、个、条。
(3)形容词重叠可以表示程度加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A”,如:矮、薄、胖; 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形式是“AABB”,如:老实、简单;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雪白、笔直。
(4)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的短暂或者尝试态,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A”,如:想、跑;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为“ABAB”,如:了解、介绍。
13.指出下面各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并说明它们与动词的语义关系:
①门终于打开了。
②小王打开了门。
③这把钥匙打不开那道门。
答:(1)①中“门”是主语,它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
(2)②中“小王”是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门”是宾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
(3)③中“这把钥匙”是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那道门”是宾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