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 圣才学习网主编
- 4891字
- 2021-01-06 19:49:23
第9章 学校课外活动
9.1 考点精讲
考点1 课外活动概述
1.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1)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课外活动的特点
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它能比较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使学生具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②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课外活动不拘一格,灵活生动,它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来确定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它的形式十分活泼,讲究实效。
③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课外活动,大多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
2.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1)课外活动的任务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2)课外活动的作用
①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不仅好奇,有了解社会和自然、获取知识、探索真理的愿望,而且好动,有进行各种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要。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习惯的影响。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充实、健康,更生动活泼,富于乐趣。学生参加这种活动,不仅可以避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积极意义。
②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组织的。客观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又有关于阅读、运算、艺术、科技活动、实验等多方面的兴趣。课外活动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运动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而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吸引力,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活动虽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实践,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活动中,阅读、观察、收集资料、记录、设计、实验、制作、表演等都是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这就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培养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并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力量,乐于进取和开拓。
课外活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喜欢追根究底,他们在小发明、小制作、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突破“接受学习”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考点2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课外活动的内容
(1)科技活动
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制作科技小发明、制作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发明、制作等能力,以形成某一定向或某几方面的兴趣与特长,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进学生对新科技成果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作风,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激发他们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2)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以某一学科为主题,按照学科分别组织活动,如文学作品讨论会、某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交流某学科的学习体会的经验交流会等。
(3)文学艺术活动
文学艺术活动种类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它们以寓教于乐,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调剂他们的身心,保证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4)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是课外活动中比较普遍、比较广泛的活动,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训练和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5)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情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社会意识。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国庆节、儿童节、校庆日、学校文化节、暑假的夏令营活动等都是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类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活动过程都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这类活动要注意思想性和内容的丰富、生动,避免空洞的说教。
2.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是由教师、学校等教育机关针对某一年级或某种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而组织的由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群众性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报告和讲座
这是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根据情况和需要,学校可以举行关于国内外形势的时事报告,庆祝革命节日、纪念日的专题报告,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科普讲座、文艺讲座等。
②各种集会
群众性集会能围绕主题迅速而有效地传播知识和思想,形成一定的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会的主题多种多样,学校的集会一般有:革命假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的群众性集会,与科学家、作家、英雄模范的见面会,文史、数理、科技等等各种科学晚会,纪念性的、知识性的、娱乐性的诗歌朗诵会、文艺表演会等等。
③各种比赛
比赛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竞赛活动,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比赛的活动内容多样化,有体育竞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书法比赛、科技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性活动。
④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这是组织学生进行群众性实地学习的良好形式,也是受学生普遍欢迎的一种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增长见识才干,扩展阅历,陶冶情感,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现实的、生动的教育。
⑤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育活动,如宣传交通安全、绿化美化环境、帮助孤寡病残、校园绿化、校舍设备维修、整理图书等。
(2)小组活动
①定义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以自愿结合原则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小组,以某一课题为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②特点
小组活动一般小型分散,灵活多样,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和培养专门人才。
③活动类型
a.学科小组
学科小组是指根据学生对某学科的喜好,按照学科建立的各种兴趣小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和运用某门学科的知识,发展爱好、专长以至今后的职业选择都有重要作用。
b.技术小组
技术小组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注重使学生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某些专业技术,如裁剪缝纫、电工、木工、美容美发、摄影技巧、航模制作、盆景制作、动物饲养等等。这些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成为科技队伍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c.艺术小组
艺术小组包括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等,它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学生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这种活动小组除要求成员有兴趣、爱好外,还要有一定的专长。
d.体育小组
体育小组是将对体育活动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按运动项目分组,以学生的体质为前提,将其组织起来进行体育技巧训练的组织。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爱好、特长进行的单独活动。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在一起进行,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个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阅读各种书籍,写读书心得,记日记,进行某种观察或小实验,采集制作标本,唱歌,体育锻炼,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活动等。
考点3 课外活动的指导
1.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组织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实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具体的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要仔细周到地考虑每一具体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哪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要使学生掌握何种类型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什么样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目标的确定要做到明确、具体,有的放矢,而不应使活动流于形式。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课外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所收益,补充课堂教学无法或不便讲授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活动可以充分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因此,课外活动本身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以自主的姿态来组织、参加活动,使他们从中学会自治、自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学生的了解;
(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3.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
制订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而不空泛,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
①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
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使活动的参加者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了解所要实施计划的特点,实施计划的具体步骤方法以及自己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当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有: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以及个别谈话等。
②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
计划实施中,学校领导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一些典型项目,用典型人、典型事来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对直接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同样需要抓好典型,用典型带动更多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③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
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总结。要搞好课外活动的总结,在工作进程中就要不断积累正面与反面材料,不仅要积累具体的数据与事实,还要积累平时对材料的分析与体会。这样,到计划实施的终结时,总结就会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