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 圣才学习网主编
- 3390字
- 2021-01-06 19:49:21
5.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就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而言,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还要有( )。
A.民主素养
B.科学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艺术素养
【答案】C
【解析】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具体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2.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 )。
A.命令与服从关系
B.平等关系
C.道德关系
D.授受关系
【答案】D
【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3.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是( )。
A.教师队伍
B.学校管理
C.办学条件
D.学生发展
【答案】D
【解析】学生发展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不仅是升学与就业指导以及因材施教的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并了解自己的特长。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 )。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习惯
C.职业道德意识
D.职业道德理想
【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是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操、磨练教师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的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提高教师道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必要前提;陶冶教师道德情感和磨练教师道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结果。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有机配合,使得教师逐渐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
5.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是( )。
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答案】A
【解析】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二、填空题
1.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答案】能动的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的人。
【答案】社会属性
3.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的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____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答案】受教育权
5.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________。
【答案】社会权利
三、简答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育人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性质及师生关系等的基本看法的总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地位、发展方向的认识,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①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这个问题,教师才能把握学生发展的方向。
②明确学生的基本特征。教师始终要意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认同和努力才能有效;学生又是尚未成熟的具有求成心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急需培养和指导,一切教育措施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的规律。
③明确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要求教师既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在正确育人观的指导下,把握好学生的发展方向,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和要求。
(2)尊师爱生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要尊重教师,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教师也应当热爱学生,切实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这样才能建立其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育学之间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答: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共同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作用
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积极上进,遇到矛盾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能够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师德的示范作用极大,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师德表现好的教师受到学生的信赖,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现代教师必备条件之一。
(2)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综合起来有以下四方面: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体现,这一高尚境界产生于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
②对学生,真诚热爱。教育是爱的事业,从古至今,无数教师、教育家取得成功的事例表明,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当学生被教师的关心、爱护、诚挚所感动,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倾吐给他信任的教师,听从教师的引导,改正自己的缺点。反之,任何对学生的冷漠、讽刺、挖苦则必然导致师生的对立,从而走向教育的失败。可见,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③对同志,团结协作。教育是一项集体事业,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从教师的劳动方式看,一般是以个体方式分别独立进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活动等都是如此。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却是教师集体工作的结果。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每位教师完成教育任务都离不开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的配合,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彼此合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同志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讲求团结协作,工作上相互配合,便成为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每个教师都要自觉维护教师群体在学生中的威信。
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是以整个人格在教育学生,接受学生最严格的监督,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在品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身教具有直接示范作用,被视为教育过程中的一项规律。因此,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我国教师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在现代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依然具有重大教育意义,教师特别应在做人、处事、求学、上进等各方面表现出时代特征,为学生做出示范。教师面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成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模范,发扬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
(3)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首先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就是说所有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教师均应先做到。虽然这些要求并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但它是形成师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