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答案】A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在苛勒的黑猩猩问题解决的系列实验中,他把黑猩猩置于笼内,笼外放有食物,食物与笼子之间放有木棒。对于简单的问题,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获取食物,复杂的问题则需要黑猩猩将两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获取食物。

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答案】A

【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就是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B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答案】D

【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概念学习弄清什么是力和距离的概念,然后弄清力与功是什么关系,距离与功又是什么关系,最后“功=力×距离”这一规则也就能理解了。

5.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答案】C

【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二、填空题

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练习律;准备律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____。

【答案】最近发展区

3.奥苏伯尔(1963)讨论了机械学习和________的区别。

【答案】意义学习

4.________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答案】行为规范

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

【答案】操作性

三、名词解释

1.接受学习

答:接受学习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它或再现它。接受学习是小学生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小学生的接受学习是指教师引导小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即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2.意义学习

答: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过程。与“机械学习”相对。在运用有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达到理解事物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意义学习在掌握材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以及速度等方面均优于机械学习。

四、简答题

简述奥苏伯尔同化论的认知结构变量。

答: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是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是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学习者能否清晰分辨新旧知识间的异同。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是指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时,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已被牢固掌握。

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容易产生迁移。

五、论述题

请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并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答:(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

b.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

c.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

d.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a.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主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

b.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做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

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中的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概念和原理的学习。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学习方式。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