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

第1编 重庆大学《建筑构造(上册)》

第1章 绪 论

1.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

答: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2.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答: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1)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在框架结构建筑中承重墙体则由柱、梁代替)、楼板、屋面板等。

(2)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在框架结构建筑中为框架填充墙和轻质隔墙)等。

(3)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

(4)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等。

3.建筑的分类?

答: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习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民用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修建数量和规模大小、层数多少、耐火等级、耐久年限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居住建筑

如住宅、集体宿舍等。

公共建筑

如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等。

(2)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

大量性建筑

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等。

大型性建筑

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

(3)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低层建筑

一般指1~3层的建筑。

多层建筑

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的3层以上的建筑。

高层建筑

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按房屋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成四级。

构件的耐火极限

a.耐火稳定性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坍塌的能力。

b.耐火完整性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c.耐火隔热性是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当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构件的燃烧性能

a.不燃烧体是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构件等。

b.燃烧体是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材构件等。

c.难燃烧体是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例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木板条抹灰的构件均属难燃烧体。

(5)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一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二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适用于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次要建筑。

三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适用于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四类建筑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适用于纪念性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答:(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建筑构造的影响包括自然界和人为的影响因素,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a.外界作用力

外界作用力包括人、家具和设备、结构自重,风力、地震力以及雨雪荷载等。

b.地域气候条件

建筑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如日照、温度、湿度、风霜雨雪、冰冻、地下水等对建筑构造影响很大。

c.人为因素

如火灾、机械振动、噪声、撞击等的影响,在建筑构造上需采取防火、防振和隔声等相应的措施。

使用者的需求

a.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主要是人体活动对构造实体及空间环境与尺度的需求,如门洞、窗台及栏杆的高度,走道、楼梯、踏步的高宽,家具设备尺寸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热、声、光物理环境和尺度等。

b.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则主要是使用者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尺度的审美心理需求。

建筑技术条件

建筑技术条件指建筑所处地区的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等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构造技术也在进步。建筑构造做法不能脱离一定的建筑技术条件。根据地区的不同和差别,应注意在采取先进技术的同时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

建筑经济因素

建筑经济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主要是指特定建筑的造价要求对建筑装修标准和建筑构造的影响。标准高的建筑,其装修质量和档次要求高,构造做法考究。反之,建筑构造只能采取一般的简单做法。

(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繁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设计时需分清主次和轻重,权衡利弊而求得妥善处理。

坚固买用

在构造方案上首先应考虑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刚度,安全可靠,经久耐用。构造细部则需在保证强度、刚度和安全可靠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技术适宜

建筑构造设计应该从地域技术条件出发,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

经济合理

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就地取材,注意节约材料,降低能耗,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美观大方

建筑构造设计要考虑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

5.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的概念?

答:(1)模数

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是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所谓尺寸协调是指在房屋构配件及其组合的建筑中,与协调尺寸有关的规则,供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等采用,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

(2)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建筑物和建筑部件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值。

(3)扩大模数

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

6.标志尺寸、构造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答:(1)标志尺寸

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的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

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隙即为构造尺寸。

(3)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