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效用论

一、名词解释

1.效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2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1、2002研)

答: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山东大学2005研;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

答: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中国海洋大学2000研;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4.消费者剩余(辽宁大学2002研;武汉大学2002研;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7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南开大学2005、2009研;电子科技大学2006、2007、2008研;上海财经大学2006、2007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湖南大学2007、2014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3-1来表示。

图3-1  消费者剩余

如图3-1所示,反需求函数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3-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5.无差异曲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2研;厦门大学2003研;中南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5研;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中央财经大学2005、2007研;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北京邮电大学2008研;湖南大学2009研)

答: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的数量组合。无差异曲线如图3-2所示。

图3-2  无差异曲线

图3-2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和商品2的数量。图3-2中的曲线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其中,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答: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7.预算约束线(厦门大学2007研)

答:预算约束线又称为预算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假定以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式为:

该式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支出。由该预算式作出的预算约束线为图3-3中的线段

图3-3  预算约束线

图3-3中,预算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分别表示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预算线把平面坐标图划分为三个区域:预算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是消费者利用全部收入都不可能实现的商品购买的组合点;预算线以内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在购买该点的商品组合以后还有剩余;唯有预算线上的任意一点,才是消费者的全部收入刚好花完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组合点。

8.消费者均衡(中国人民大学2001、2005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浙江工商大学2002研;东北大学2003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研;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东北财经大学2007研)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么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簇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满足

9.收入—消费曲线(中国人民大学2000研;山东大学2007、2011研;北京邮电大学2007研)

答: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如图3-4所示。

图3-4  收入—消费曲线

在图3-4(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移至,再移至,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3-4(1)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图3-4(1)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3-4(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3-1(2)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10.恩格尔曲线(厦门大学2007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研;武汉大学2013研)

答: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表明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认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图3-5所示。

图3-5  恩格尔曲线

图3-5(1)中,商品1是正常品,其需求量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图3-5(2)中,商品1由正常品转变为劣等品。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在较高的收入水平范围,商品1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11.替代效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武汉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5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还有一个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一般在程度上比收入效应大,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一般而言,替代效应总是负的,就是说,在实际收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12.补偿预算线(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答: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

13.低档物品(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研)

答:低档物品是指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因此,低档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减少而增加。与此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正常物品,即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的商品,正常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减少而减少。

低档物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变动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动。商品降价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再根据低档物品定义,收入增加使得低档物品需求量减少,因此低档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由于商品降价的替代效应始终是正,因此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减弱了替代效应。

低档物品中有一类特殊的物品——吉芬物品。根据定义,吉芬物品降价使得吉芬物品需求量减少。吉芬物品降价的替代效应为正值(吉芬物品需求量增加),吉芬物品降价的收入效应为负,并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应为负。

14.吉芬物品(复旦大学2000研;武汉大学2000、2002、2003研;青岛大学2001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研;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研)

答: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3-6所示。

图3-6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5.期望效用(北京大学2003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研)

答:期望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表示两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作:

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期望效用函数的建立,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的分析,就成了对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