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5.掌握教育心理学发展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思想。

【核心讲义】

一、教育心理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它反映了教育的本质;

(2)它反映了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3)它反映了当代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教与学的情境中人的基本心理现象;

(2)教学过程中人的交互作用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1.内容

(1)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方向发展。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是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主导、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3)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教学媒体:载体;

(6)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

三、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868年俄罗斯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籍;

(3)1879年德国卡特:在莱比锡大学首创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奠定了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1)桑代克的联结理论;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

(3)格式塔的顿悟理论;

(4)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1)加涅

(2)奥苏伯尔

(3)布鲁纳

(4)罗杰斯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2)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五、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方法来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经典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第一个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3.为了研究一个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

A.相关研究法

B.横断法

C.纵向法

D.实验法

【答案】C

【解析】相关研究法是研究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间相互关系和依赖程度的方法;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的方法;纵向研究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地定期观察、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

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答案】C

【解析】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教育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6.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答案】D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7.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答案】C

【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9.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答案】A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10.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B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填空题

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答案】学习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  )、(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答案】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并采取相应的(  ),达到预期的效果。

【答案】方向;干预或预防措施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  )或(  )。

【答案】原则;技术

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答案】智力测验;阅读测验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  )、(  )三个方面。

【答案】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7.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

【答案】《教育心理大纲》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答案】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  )、(  )、(  )、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答案】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  )、(  )、(  )等。

【答案】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是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普及教育的改革而诞生的,其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后,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进入成熟时期,出现了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教育心理学不断得到完善。目前,该学科体现出纵深化、多元化、国际化、本土化、综合化及跨学科化的趋势。

2.桑代克

答: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观点和成就是:首创迷笼实验,揭示动物由“尝试与偶然成功”形成各种联结的学习过程。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代替观念联想,否定动物心理学中的拟人观。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将联结概念推广到人类心理,形成联结主义心理学体系。认为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类心理与动物相比,只是复杂程度不同。提出有名的学习律,确认恰当的奖惩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认为人性是先天形成的情境或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这些联结是教育的起点。教育旨在保持或消除某些联结,改变或引导另一些联结。重视个别差异的研究,提出教育工作需要考虑个别差异,努力解决差异上的问题并作职业指导。继承卡特尔的心理测量学说,创制教育测验,编制阅读、作文等学科量表,是当时美国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其教育心理学体系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三部分,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例如,探讨学生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探讨如何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其自身的认知发展;探讨如何为学生构建学习支架以帮助其自主学习;探讨如何营造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研究学生在多元智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例如,探讨学生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自我监控、调节和管理;探讨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激励。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例如,研究知识获得的深层加工过程、高级知识的获得过程、先前经验的构成以及概念转变过程等。认知与学习机制的研究与脑科学研究结合在了一起,成为基础研究的新方向。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研究社会合作、师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认知与情感的影响等。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例如,探讨实际问题情境性和真实性任务对学习的作用、知识的情境化性质、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解决等。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问题,以及研究学校以外的各种情境中的学习问题。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例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多元文化的交汇对教学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例如,研究发现和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建模、支架式教学以及跨学科项目研究的制作等。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例如,研究如何利用和管理学习资源和过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与教学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远距离教学等。

2.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答: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心理学并非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近一百多年以来,心理学家对于学习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建立和发展了系统的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学习理论主要解决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和条件。

(2)具体的学习心理

在基本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具体领域的学习心理。例如,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学习策略及其培养、各类知识和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态度、品德和价值观的学习,以及学校学生的学习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学习等等。

(3)教学心理

在基本学习理论和具体学习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进一步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些研究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应用技术工具、管理课堂行为以及教学测评等。

(4)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许多研究。例如,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的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发展等。

4.简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答: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三种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它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例如,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当然,阅读困难也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对儿童漠不关心或期望过高致使儿童学习动机受挫,或者儿童与教师关系不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根据学习动机规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手段,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或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矫正措施,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2.请论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答: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变量,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外向或内向的差别,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这里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媒体,学校物质环境,教室里的布置,温度等等以及集体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间关系,班级之间的关系,校风,舆论(校内以及社会上的舆论)等等。可以说,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环境又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教育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因此,在教育心理学家们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