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医体质概述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及其定义原则

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的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这种体质特点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

现代医学对体质内涵的诠解是:一定的形态结构决定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影响个性心理特征。形态结构只有合理组合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不仅包括外在的体形、体态,内在的宏观的组织、器官,而且包括微观的细胞、分子和基因。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日益发展,要求人们必须把人看作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生物、心理、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不同角度去综合考察和认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疾病,增进人类的健康,更加主动自觉地把医学发展从生物医学水平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新高度,这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医学的体质概念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内涵。中医体质学中的体质概念,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而体质的转化与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后天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个体体质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即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类经•藏象类》谓:“形神俱备,乃为全体。”形,即形体;神,即生命功能。神生于形,形主宰于神,神依附于形,神明则形安。形神合一又称“形与神俱”,就是指形与神是人体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形体健壮则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形体衰弱则精神衰弱,生命活动异常;形体衰亡,生命便告终结。基于这种“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既包括形体要素,又包括心理要素,并且二者高度统一。一定的形态结构,可表现出其特有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是正常形态结构的反映,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在体质的固有特征中综合体现出来。

“天人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客观规律。人既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存在于自然之中,所以,每一个人的体质就必然烙上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印迹。个体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程度往往表现在其个体体质特征之中。例如:对待同一事件的态度,有人开朗乐观,有人忧郁烦恼;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是一样,有人“能冬不能夏”,有人“能夏不能冬”。这些生理反应都表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一现象在中医学的体质概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兼夹体质的概念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依据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划分体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是,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由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在实际生活与医疗实践中,虽然可以发现较为典型的某种体质,但多数人的体质特征是不典型的,兼夹体质广泛存在于广大人群当中,且兼夹体质的种类和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研究显示:中国一般人群中约1/3属于平和体质,约2/3属于偏颇体质。

所谓兼夹体质,就是指同一机体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体质特征的体质状态。体质形成因素的多样性,使个体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异也错综复杂。在生理上,由于形成体质的诸种要素随着生命的进程必然会发生改变,加之尚有多种病理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因而其体质特性必然会发生变化或出现兼夹。

虽然理论上任何两种体质均可相互兼夹,但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一定会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进行探索,进一步揭示其成因及其形成机制。如痰湿质常兼夹血瘀质: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脉内血液与脉外津液可以互化,痰湿质者气机多不畅,则可导致津停血瘀,形成“痰多夹瘀”“痰瘀互结”的体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