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打造孩子六个学习好习惯
- 葛建忠
- 2017字
- 2024-11-28 18:23:49
影响孩子学习的五个教育因素
天天都在盯孩子的作业,家长往往以为,这就是在管孩子学习了,而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成效,因为简单盯作业离真正管学习还差得很远。
孩子学习其实分为三部分:
一是课堂听课,这是学的部分,是老师教知识;
二是完成作业,这是习的部分,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知识;
三是孩子的用心、用脑,是上面两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左耳进右耳出,回家后对作业应付完成,不能把学的东西真正地理解掌握,没有内化成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孩子每天都在上学,基本也都完成了作业,但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造成了家长的操心和焦虑。
在学习过程中用心、用脑,这是学习习惯,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盯和催最多让孩子完成作业内容,却无法令他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完成内化。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能够主动用心学习、自主学习,这才叫真正管学习。
很多妈妈说:道理都懂,但不盯、不催,他就磨蹭,看着就忍不住发火。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呢?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如果发火能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上还会存在问题吗?发了一顿火,不满情绪是发泄了,但问题还在,并没有得到解决。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情绪上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如何解决问题呢?首先当然是要具体分析问题。
孩子的学习属于教育范畴,影响孩子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教育因素、课外教育因素和自我教育因素。
这五个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
一、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第一责任。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在家庭里,跟父母天天在一起,对孩子各方面的了解,没有任何人能超过父母;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也没有任何人会大过父母;同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也不可能有任何人会强过父母。
孩子在学龄前的成长过程非常关键,尤其是行为习惯、性格心理、规矩意识等方面的形成。而大部分父母,直到孩子上学之后,学习上出现了问题,老师找了,才会真正开始重视。殊不知,孩子作业拖拉、不爱动脑、做事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都是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辅导机构,都是很难真正起到作用的。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人的关键。
二、学校教育因素
孩子进入学校,主要是学习知识。学校老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其主要职责也是教学,在孩子为人处世、性格习惯方面很难兼顾。
所以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让孩子成才。
三、社会教育因素
现在的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影响和诱惑都特别大。这些方面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校课堂和父母的影响,也因此产生了很多问题。当然,孩子将来毕业必然要走上社会,将在社会中与各类人相处,经历各种锻炼,面临各种诱惑,其生活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成功,社会因素将起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让孩子成功。
总结以上几点: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人,学校教育让孩子成才,社会教育让孩子成功。
四、课外教育因素
现在升学竞争如此激烈,绝大部分孩子,周末和假期都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培优班、兴趣班之间,有些孩子平时晚上还在上晚托班,这些课外培训基本占据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大大小小的培训辅导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老师素质和水平差异也比较大,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五、自我教育因素
然而,这几个方面的教育要想真正起到作用,必须通过孩子的自我教育来完成,也就是通常讲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来实现,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很多妈妈经常说,道理都跟孩子讲了几百遍了。但是这个道理是家长的道理,不是孩子的道理,只有孩子自己内心真的这样想了,才能起到作用。比如,家长天天提醒孩子字要认真写,孩子会烦,也没什么效果,但哪天如果孩子自己对自己说,今天一定要把字写好点,那就有用了,这就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一定是家长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孩子自己去教育自己。家长想对孩子说的话,通过提问,通过和他探讨,让他自己把这个话说出来,这才是最有用的。通常人都是更相信自己的话,别人说再多遍也是没用的。
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之一的复旦附中,和山区一所高中结成姐妹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一批学生到山区学校游学两个月,在那里跟山区的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生活。
每批孩子回来,家长们都反映孩子有了惊人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孩子会主动收拾自己房间,自己整理床铺,跟家长说话客气了很多,顶嘴情况明显减少,学习上更加主动。
有些妈妈就问孩子:“你们在山区专门上了什么特别的课程吗?”孩子说:“没有其他课程,在山区上学那段时间,天天和那里的孩子在一起,感触很大。他们的学校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我们差很多,但他们都很认真、很努力,他们的梦想就是将来能拥有像我们一样的生活。我们已经拥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想想,以前确实有点儿不太珍惜。”
相信这些孩子的家长平时没少讲这些道理,但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之后,自己体验了,感受了,不用家长说,自己就教育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