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近年来屡创新高,国内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是吸引海外人才来华来沪的重要因素。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较2017年增长8.01%,其中国家公派2.53万人,单位公派2.65万人,自费留学46.76万人。从1978年至2018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累计已达365.14万人。在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人员规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留学回国人员群体表现出显著的层化趋势,其中代际差异最为明显,特别是新生代(80后和90后)留学回国人员在留学动因、回流动因、求职就业等方面具有区别于以往的特点。王辉耀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海归”特征进行总结时指出,目前出国留学已逐渐由“国家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向大众化、低龄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留学回国人员大多倾向于在体制外就业[8]。虽然学界和部分社会机构对新生代留学回国人员群体的新特点进行过一些判断和调查,但针对代际差异的比较研究仍较为缺乏,因此难以客观地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论证留学回国人员特点的具体变化趋势。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国际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发达国家移民政策收紧趋势明显,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这些情况凸显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事实上,“海归”人才在回国就业和创业过程中,一直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对国情现状和国内政策缺乏了解的现象较为普遍[9]、创新创业资金保障力度和措施有限、“海归”服务体系不健全等[10]。因此,有必要针对留学回国人员的群体特点,特别是面向新生代留学回国人员进行政策优化和调整。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始吸引留学人才回国的城市,最先形成了完整的海外人才引智体制机制,尤其是两轮“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引领了当时国内的海外人才工作,通过项目资助、资金扶持、户籍和医疗等方面的“绿色通道”,吸引了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上海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1]。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集聚海外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是重要路径和举措。近年来,上海继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人才20条”“人才30条”“人才高峰”等新政,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为留学回国人员来沪生活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本研究以在沪留学回国人员为对象开展代际差异的对比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有助于为上海针对新生代留学回国人员特点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