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9)
- 王建平
- 1408字
- 2021-03-24 14:22:05
二、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结构状况
(一)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学历结构
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的首要特点是知识性,科技人才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历结构是指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中不同学历和学位的数量构成情况。从2008至2017年,人才学历程度明显提高,高学历、高学位的人数呈稳定增长趋势,如图2-6所示。根据2017年上海市36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统计年报表数据,除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才数量有小幅下降外,硕士尤其是博士学历的人才数量增长较为明显。2017年,硕士学历的高精尖人才共有33918人,比2008年增加了6590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4%。博士学历的高精尖人才共有16868人,比2008年增加了9538人,平均年增长率达9.7%。从2008年至2017年,博士学历的人才数量比重大幅度提高(见图2-7)。
图2-6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学历构成情况
图2-7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学历结构
(二)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中具有初、中、高级职称的构成情况,是衡量科技人力资源素质状况的标尺之一[4]。高级职称主要包括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高级技术职称,中级职称主要包括讲师以及其他中级技术职称,初级职称主要是包括助教以及其他初级技术职称。从高精尖科技人才组成上看,2017年教师职务序列的有19477人,比2008年增加了4205人,年均增长率为2.7%。其他技术职务序列人员共30054人,比2008年增加了6158人,年均增长率为2.6%(见图2-8)。从统计数据看,教师职务序列的数量近几年变化不大。
图2-8 2008—2017年上海市教师与其他序列高精尖科技人才数量
1.教师职务序列
2017年,教师职务序列中,教授和副教授人员的比重稳步提高,教授的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3.6%,副教授的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1.9%,如图2-9所示。教师高级职务比例稳步提高。
图2-9 2008—2017年上海市教师序列高精尖科技人才职称结构
2.其他技术职务序列
其他技术职务序列中,中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总体上有所提升,比2008年提高了1.6%,增幅不大且总体平稳。初、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如图2-10所示。
图2-10 2008—2017年上海市其他技术职务序列高精尖科技人才职称结构
(三)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上海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年龄构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科技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合理的年龄结构应是每一个年龄段都有适合的比例,能够正常交替,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5]。科技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根据年龄规律可分为积累期(青年:22—32岁)、创造期(中年:33—45岁)、过渡期(更年期:46—50岁)、衰退期(51—60岁)和离退休期(61岁以后)。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科学工作者创造力最强的年龄区间为25—45岁,衰退的临界年龄平均为50岁[6]。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除35岁及以下的青年高精尖人才数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年龄段的人才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见图2-11)。其中,36—45岁、46—55岁人才数量的上升幅度较大,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5%和3.8%。如图2-12所示,2017年,35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才数量占总人数的13.1%,而36—45岁的中坚力量占总人数的42.4%,最有精力和经验的分布在46—55岁,占总人数的36.3%。按年龄结构分布来看,上海科研事业单位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分布相对合理。
图2-11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年龄构成情况
图2-12 2008—2017年上海市科研事业单位高精尖科技人才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