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跨界人生(第二卷):讲述51位跨界人士的故事
- 跨界俱乐部
- 4397字
- 2020-11-28 16:55:4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何惊蛰
跨界关键词
主持人 记者 喜泽文化创始人
跨界这个词,是前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听说的,她说我作为一个“被标签的90后”,却在自己的年纪里创造了这么多“不合时宜”的事情。她告诉我,在跨界俱乐部分享我的故事应该是很有趣的。我喜欢有趣这个词,便来了。
其实,细想自己这几年的经历,也真是“无巧不成书”。大学里阴差阳错地学了文学戏剧专业,毕业后却做了电视台的主持人,然后又转行成了报社的记者。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上海航空》《golden key》的专栏作者,是《申江服务导报——申江楼市》的策划总监,是各大开发商及餐饮集团的长期运营商,是每年做到1000多万营业额的广告公司老板。可是,于我而言,这些都不是我最想诉说的,因为我不喜欢这些所谓的荣耀干扰我对生活本质的渴望或者追逐,我只是做了自己在当年最想做的事情而已。
说到跨界,或许每个人都有他(她)不同的感悟。可是,跨界也只是一个形式,这样说不是为了显得我的理论看起来更标新立异,而是在我的心里,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都一定能做成,这是不需要技巧和理由的。我只信——专注,是做一行爱一行的专注。
在这里,我只想分享我的一些简单的小故事。
甘愿——跨界的原由
先从小时候讲起吧,我的老家在四川阆中,是一个古城。从小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就很开明,我的父亲从不会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可他会讲很多“故事”给我听,让我从故事中提炼属于自己的领悟。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告诉我:“看一个人不要光看他(她)的衣服与外表,你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的心认定他是你的朋友,那他就是你的朋友,别人怎么说都不重要。”还有一次,是我快要高考的时候,其他同学的家长都紧张得要命,逼着同学们好好复习,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而爸爸却对我说:“丫头,不要有压力,考不好你就去社会上折腾一下,擦皮鞋也不错嘛,等你经历过了,你就不会愁了,这些都是小事。所以,不要紧张,你去玩就好了。”其实,说实话,要想从外地考到上海是很难的,可我偏偏就是喜欢上海,喜欢这里的前沿与包容,于是我死气白赖地报了志愿,填了同济大学。当然,我运气好,被录取了!
我一直在强调“运气”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每次的跨界变化于我而言是顺势而为,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指引。如今的我,26岁,却有着8年的工作经历,而且从来没有实习过、从未填过一份简历,说这些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我坚信:我的荣耀对得起我与生俱来的底气。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电视台,那个时候刚好有个朋友在电视台做策划,他跟我说:“电视台有份录播的工作你要不要来做?就一次,因为主持人出外景了,我给你600块钱。”那时候的我刚上大学,一听到有这好事便觉得好兴奋,心想能上电视还有钱赚,太开心了。可是阴差阳错,我那天运气出奇的好,刚好碰上电视台的领导来巡视,领导指着我,问旁边的人,“这个小姑娘是新招的吗?”别人说,“是来顶班的,只录一期。”可是,领导却说了一句改变我人生轨迹的话,“这个姑娘看着还不错,就留下来试试吧。”于是,我就这样留在了电视台。一开始录播哈哈少儿频道,后来又做了IPTV的节目预告主持人,最后转到星尚频道做《天下美食》……或许,说到这,大家都会觉得做主持人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做美食栏目,你每天都要吃几十道菜,却还要吃出顿顿都不一样的感觉,想象一下,吃到想吐的那种感觉,你就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了。
执着——跨界的动力
我在台里做了两年多,某天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它再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当时有个要好的闺蜜在纪实频道,她做了一期专访,是采访一些快要离开人世的人。那次采访下来的结果显示,竟然有大约34%的人都后悔自己这一生没有做成想要做的事情。他们觉得,别人说该买房就买房,该买车就买车,连找老公老婆都有标准,甚至连孩子该上什么幼儿园都是“明码限定的”,他们都活在别人所认为的荣耀里,结果到最后,却发现活了一辈子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当时我21岁,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呢?电视台的工作?偶尔拍点广告?虽然赚了些钱,也能有很多的光环,但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于是,我便开始回头去想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回忆起来,我小时候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做老师,第二个是想当科学家,第三个是想做一名战地记者。就在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我要去实现这些梦想,于是我辞掉电视台的工作,要去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为了实现我的第一个梦想,我去考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资格证,又去考了国际手语翻译员证书,我去教了很多小孩子,那个时候的感觉真是棒极了!几个月后,我感觉自己的这个教师梦也算是实现了,至少以后回想起来也不会遗憾。嗯,这就说到我的第二个梦想——科学家,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完成了,于是便果断放弃了。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做战地记者,我想我怎么也得去尝试一下。于是,我找到了几个知交,跟他们讲了我的想法,在第二天便有消息传来,第一个是《劳动报》,第二个是《第一财经》,第三个是《东方早报》。我当时对这些报刊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于是我就直接去了《劳动报》,面试时,人事看着我的档案说要不你再考虑一下吧,我说我已经决定了。他说这里新人每个月只有两百块生活补贴,没有工资的。我不敢想象,因为这和我在电视台的收入相比,200块就连公交费都不够。但是,我不在乎,因为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走的路,于是,我就这样去做实习记者了。
一般来讲,新记者第一天的工作就是查错别字,可是我的“运气”又到了,第一天我就被派去采访了,采访的是九球天后——潘晓婷。我记得,那场比赛是在浦东源深体育中心举办的,我找了许久才找到那个为记者写稿而专门提供的采访中心,说实话,到那里我连大门都不敢进,因为我不知道我该坐哪里、又该干些什么,进到里面,大家都在写东西,没有人认识你,也没有人帮你,想起以前在电视台的风光,有人给你化妆,有人给你准备衣服,而在这里,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落差感,最要命的是,我连电脑都没有,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应该带电脑,于是我就给我的领导打电话,想想那时候真是幼稚极了,我说:“我是不是该采访呢?那我采访谁啊?”领导说:“你要采访就去采访潘晓婷吧。”其实,我连潘晓婷是谁都不知道……
我开始用手机上网查,那个时候还没有4G,网络很慢,我查到了潘晓婷,她为什么被称之为九球天后?她有什么成绩?而采访也总要问问题吧,问什么呢?于是,我又跑到看台上去问球迷,我猜想球迷想知道的可能就是我要写的。我一个一个球迷去问,采访了大概50多个人后,把他们的问题整理出来,心总算落定了。等到忙完这些回到采访中心,也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每个记者都领了饭票去食堂吃饭,这时,一个大叔走过来看了看我,可能觉得我是个实习生什么的吧,他对我说:“你可以回家了……”那时候的心情真是无法描述,我跑到便利店买了一个面包和一杯酸奶,匆匆吃完。我想我为什么要走?我不甘心。于是,我一直等到开赛,还跑到了解说台去听这场球赛为什么要这样打?她们双方的思路是什么?那个解说员看了我一眼,我对他笑了笑,看他没有赶我走的意思,我就在旁边听他解说,直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第一个跑上去采访了潘晓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有群访的,人家都拿着录音笔,只有我拿着一个iPhone。采访完后我就马上跟领导汇报,领导说那你就写出来吧,当时我就懵在原地,因为我全然不知道采访完了就需要马上出稿,我赶紧坐着末班地铁回到家里写新闻稿,可是新闻稿究竟要怎么写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于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新闻稿居然是在百度上搜索“怎样写新闻”而编出来的。写完后我连夜发给了领导,第二天我的采访稿竟然见报了!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付诸报端,心情真是激动,惊喜之余却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完全不是自己写的,于是我就跑去问领导,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他帮我修改后发表的。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我的领导对我非常好,他花了不止两个月的时间教我如何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每次我写完一篇稿子,他就会让我坐在他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修改,包括这个字为何要用在这里,为何要取这样一个标题,为什么要用逗号而不是句号……我很感激那段岁月给我的磨练,就像4年前,我可以一个人在一期刊例上呈现16个版面,这在上海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都是我的经历,不起眼甚至平凡,可是这就是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就算它微不足道,也是美好的,这就是——做人的感觉。
在《劳动报》待了一年多,虽然中间也经常出去旅游,但是对于爱旅行的我来说是不够的,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自己需要出去走走,于是就辞职旅行了整整一个月。我回了趟家陪家人,然后去了很多地方,我开始做起了个人公众号“跟女友私奔”,这里面记录了我所有的旅行,图片一定要自己拍,文字也一定要自己写。说到这个订阅号,其实我的初衷就是想记录自己旅行时的心情与感悟,等我老了的时候可以与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可以让我的孩子看到,他的母亲去过哪些地方,或许我说的话已经跟不上他的步伐,但是或多或少可以给他一些感悟。如若可以,希望有幸看到这本书的你,可以去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相信会给你忙碌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心情。然,回来后的第一天,我依然很幸运,凑巧遇到《申报》招人,于是就有了4年前在《申报》的这份工作。
经历——跨界的财富
现在,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始人,手上做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可是这都不是我最值得去夸夸其谈的地方,走到如今,我庆幸我从没背弃过自己的内心。说到此,我想起了一个论坛,他们请我去做讲师,在提问环节突然有人问我,说怎样理解自己的公司或者个人。我在二百多人的会场上回复了一段并不合时宜的话,“其实,我是个奸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奸是一个女字旁,一个干字。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们去KTV玩好、喝好就好了,而是我们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与教育。女是情怀,可能我在谈判中打了情怀牌,这些我承认。可是,干就是做实事。如果,你只有情怀,没做实事,那就不配做一个商人,那是小人。”
我的公司,现在做了百余个营销项目,也拥有了自己稳定的30000多个媒体资源库(微信、微博、网红等),可是这是资本吗?不是!要能运用好这些资源,给别人最适当的建议,才是能力。其实,这些问题都和跨界是一个道理,跨或不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的路子不是比别人的更好,而是更不同。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便让跨界无界。
这篇文字,有我的荣耀也有我的辛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其实,只要你知道自己要什么,给自己一个惊喜又何妨呢?跨界,就是在跨越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我,仍然对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期待,我相信,不是生活在给我们创造惊喜,而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惊喜。
跨界感悟
跨界就是银碗里盛雪,谋不来,求不来,等不来,牵不来,召唤不来,呕心沥血不来,粉身碎骨不来。有时候,职场里没有潜规则,我们一定会因为某个事件一夜之间回到18岁,或者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魔咒,或者只是你重新定位了自己。那时候,你赢得的不是人生,不是自己,而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