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在前面

中国人民大学为鼓励本科生读书,要求各学科的理论基础课设置1学分的读书笔记作业。新闻学院的两门理论基础课“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都有这样的要求。我是这两门课的主讲教师之一,最初与其他教师一样,要求同学任选一本书,写出一篇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给个分数就完成了任务。但在批阅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认真读了书,谈到读书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希望老师进一步指导。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同学读书,开列建议阅读的书目。为激励同学读书,我与《青年记者》杂志社联系,从2011年8月起,以我的名义开辟了一个“读新闻传播学书”专栏,每期组织3位(个别情况下4位)同学读同一本书,我写一则关于这本书的按语,3位同学则从不同角度谈读这本书的体会。凡是愿意按照我建议的阅读书目写读书笔记的同学,自愿组合为3人组,我要求写2000字以上而不是800字以上,3人的主题要有所差别。我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逐字逐句地修改,删减到平均每篇1200字。修改中,有的稿子需要与同学进行好几个来回的讨论。

由于读书笔记均为学生单独署名,所以尽管这个栏目花费了我很多精力,但在科研上是什么都不算的,属于自找的事情。我与《青年记者》杂志社谈好,我不要稿费,杂志社也不要向学生收取版面费。2015年,杂志社通知我这个栏目办到当年12月为止。算下来持续做了4年5个月,我组织同学读了53本书,写了53则关于书的按语,共发表同学们的读书笔记162篇。读书笔记的作者,大多数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少数是硕士研究生,也有少量其他学院的本科生;还有个别河北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

此栏目开办后,发表的第一组文章的第一篇被中央党校报纸《学习时报》全文转载,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采访作者兰青的镜头。发表第100篇读书笔记时,《青年记者》发表一则纪念性的编者按。结束“读新闻传播学书”专栏时,该刊发表了我的《新闻传播学科文献基础》。

由于读什么书由我建议,故我考虑到了所读的书在本学科的影响和学术意义。所以,这些书的选择和关于这些书的读书笔记,对于在读的和未来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研究生,在读书方面会有一定引导意义。这里经过我的进一步筛选,将书目压缩到41部,新组织了2组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不熟悉的传播学格拉斯哥学派的两个系列书(共5本)的读书笔记(共5篇)。这样,本书共涉及关于46本书的128篇读书笔记,以飨年复一年踏入新闻传播学之门的学子们。

陈力丹

2016年2月11日于时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