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师生关系决定教师的效能

教师每年可能都进行教学进修,倾听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然而,不少教师认为,这些经验在别人身上非常管用,但在自己身上好像不仅用不好,而且用起来非常不自然,好像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与人格和人际交往的个体差异有关。因为这些经验一般都包含非常稳定的人格或者是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别人的热情、别人的态度、别人的语言或别人的行为习惯的体现和总结,总之,是另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而这些可能不是我们的人生体验和价值观,往往学不来。请看下面三个案例。

张老师是进取心很强的班主任,事事不甘落后,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也非常关心。他说话大嗓门,对学生的言行非常敏感,爱憎分明,管理学生是出了名的厉害。学生的每个小错误他都能及时指出来,经常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找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但到头来,学生和家长对他的评价却不高,半数学生和家长在期末匿名评价时给他打出了中等以下的分数。作为班主任,他所管理的班级成绩也总是搞不上去,同学们学习被动,厌学情绪严重。张老师感觉很委屈,自己总是比同事们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教学工作上,为什么效果不佳?大家为什么不接纳自己,不肯定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自己事倍功半,这么失败?

李老师非常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从小她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也以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名义来到了现在的学校。参加工作后,她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经常担心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有什么缺点,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谨慎,生怕犯错误。开家长会她很紧张,只要听到家长有什么不满,就心跳加快。她经常会与别人比较,只要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非常敏感。她非常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也经常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工作虽然认真,但效果并不好。不止于此,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常使她感到精疲力尽,情绪低落,甚至失眠。因为经常焦虑不安,所以教学中她缺少热情,教师这个职业对她而言简直毫无乐趣。只有放寒暑假时,她才最开心。她经常对人说,要不是做教师有寒暑假,自己早就换工作了。学生、家长和同事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一个好人,但做事缺少热情和魄力。

王老师平时不太爱说话,说话时也是慢声慢语,很少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些冷漠和过于理性。但她内心善良,待人细腻,从不对学生说难听的话。她非常关心学生,只要是她的课,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就都放在了她的身上,即使捣乱的学生也开始变得安静。她并没有刻意与学生和家长搞关系,但学生却十分关注她,她的服饰、表情都成为同学们的话题。有一天学生在她办公桌里发现了她年轻时身穿旗袍的相片,争相传阅,还用手机发给了家长和其他老师来分享。王老师没有像上面两位老师那样刻意管理学生,她觉得管理学生和上课就是在做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刻意去努力和掩饰什么。然而她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仅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班上的潜能生都开始转变了。班上的潜能生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副科老师把自己的不良表现告诉她,所以,副科课堂纪律也有所好转。年终评价时,王老师获得全校最高的评价,创造了学校的奇迹。

上述三位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投入与产出的不同比率?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她也是笔者的好朋友。采访前我猜想,这位优秀班主任一定会口若悬河地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可出乎预料的是,面对笔者的提问,她竟然沉默良久。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管理一个新班,这个班就会发生变化。”她甚至感到很疑惑,说:“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我教了一个班级后,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其实,我并没有刻意想把我所教的班级搞好,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争第一的意识。你知道,我是一个低调的人,当先进,我会很有压力。其实,我周围的许多人都比我更加努力,付出的更多,他们比我更应当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经过我的再三启发和恳求,她最终不是非常肯定地说出了自己的一点感受:“你非得让我说出我的体会和经验,那我只好说一点我的感觉。我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好像在于,我教了一个新班后,学生们都能很快地接纳我,当然我也很快地接纳并喜欢上了他们。我会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和他们的爱好,我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因为我的父母从来就是这样对待朋友和重视友谊的,他们教会我成就与工作表现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关心别人和善解人意是做人的第一要义。从小到大,我就是这样对待周围人的,我现在还与中学甚至幼儿园的朋友保持联系,经常来往。自从当了教师后,我感觉我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人际沟通能力。”是的,高效教师的秘诀在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而沟通技能不仅涉及沟通的语言特点与表情,而且与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好教师很可能真的是轻易学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