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无雅郑:嵇康的音乐美学与政治
- 张玉安
- 646字
- 2020-07-09 16:25:52
绪论 广陵绝响
嵇康之死无疑是一个旷古奇冤,而他的不幸遭遇,反过来又增强了嵇康人生的玄幻色彩,不仅成就了“竹林七贤”这一佳话,也为那段沉重的历史涂上了一抹凄美、悲凉的情调。一曲《广陵散》响彻千年,夹杂着诸多莫名的情怀,在中国士人的心灵上投下一片阴影,因为它和嵇康曾经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的秋天,嵇康和他的好友吕安一起被押赴洛阳东市刑场,执行死刑。嵇康面对死亡从容不迫、泰然自若,他的好友向秀在《思旧赋·并序》中说:“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1]这样的描述可谓春秋笔法,因为向秀自己也是当事人之一,不便多言,更不可能拿好友的死来大肆渲染,只好一笔带过。但到了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其记述则饱含着情感与文学色彩,因为当时的嵇康不仅已经被历史性平反,而且业已成为士人崇拜的偶像,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2]
一个死刑犯,在即将被砍头的时候,还能够神气不变、坦然鸣琴,不哀叹自己命运多舛与世道不公,却惋惜自己心爱的琴曲没有传人,从此而广陵绝响,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风流才子,怎能不引起后来士人的无限赞叹、感慨与膜拜呢?这就是嵇康,一个铁骨铮铮、刚直不屈而又情深似海的魏晋名士。所谓绝响,不止谓《广陵散》之绝,嵇康之死、嵇氏其人、嵇生之乐论,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绝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