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的老先生们从教学和科研岗位退下来后,正如董黎明老师在《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60年回眸》中所写的,他们是“退而不休”,仍然在“指点江山”,关心、支持和指导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指引着中青年一代为学科的发展不懈努力和奋斗。董先生退休后,作为经济地理和城乡规划学界的著名专家,一方面为学术界理论研究进行指导,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决策咨询;同时花了几年时间,写出《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60年回眸》(下面简称《回眸》)一书。我看了以后,不仅深受感动,而且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这里就《回眸》写点读后感和体会。

《回眸》从“学科创建、引领发展,上下求索、明确方向,学科复兴、蓬勃发展,既往开来,开拓创新”四个方面或阶段,系统地总结回顾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学科创建、引领发展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经济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之一。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侯仁之、仇为之、胡兆量、魏心镇、杨吾扬、林雅贞、谢凝高、董黎明、周一星等老一辈教授是北大经济地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北大人文地理学(包含经济地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88年第一次全国重点学科评选时,北大人文地理学以唯一的身份当选,2002年又以学科排名第一的身份再度当选;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北大地理学被评为A+)。

1955年北京大学率先创建经济地理专业。仇为之先生奉命从中国人民大学到北京大学筹建经济地理专业,杨吾扬、林雅贞、李域、胡兆量、魏心镇、陆卓明等也先后调入经济地理专业任教,为经济地理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经济地理在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得到了长足进展,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侯仁之先生开创了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方向,杨吾扬、胡兆量、魏心镇、林雅贞、谢凝高、董黎明、周一星等一批知名的年轻骨干教师,在经济地理理论、交通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城市地理、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大学经济地理研究引领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

二、上下求索、明确方向

“文革”中后期,专业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地理学向何处去?如何办学?经济地理专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研究和探索,从以基础理论为主向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拓展,率先尝试地理教育改革的试验和实践。北大经济地理率先在全国开展城乡规划研究。1973年,经济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市区有害工业搬迁、张辛庄化工区规划和南郊城市水源污染调查进行研究和实践,开始了城乡规划的新探索。之后,对邯郸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调研和咨询。同时,与北京市规划局合作,结合平谷县城总体规划,举办城乡规划培训班。1975年正式招收经济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结合生产实习,经济地理全体师生完成了承德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创建经济地理具有文理特色的城市规划方向奠定了基础。

三、学科复兴、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后,经济地理迎来了学科发展的春天。中青年骨干教师陆续出国访学进修,将他们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与地理学国际前沿结合,研究提出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方法论,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同时,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快速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经济地理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与时俱进。在理论研究方面,城市地理向城乡空间地域结构、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商业地理、土地评价、房地产经济等研究领域拓展;工业地理向产业地理、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研究发展;社会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研究兴起。在应用方面,向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等多方向拓展。与此相应,1992年成立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1994年成立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鉴定中心,1998年成立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形成了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大大推动了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1999年,在已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现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础上,新设立城市规划专业,200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五年制工科本科生,形成具有地理特色的,文、理、工交叉的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乡规划等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既往开来,开拓创新

经济地理专业依托北京大学理、文、工、经、管等多学科综合优势,适应国家重大需求,把握世界学科发展趋势,探索经济地理前沿问题,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00多名综合性、高层次专业人才,其中本科生2000多人,研究生1000余人。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在城镇化、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房地产经济、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保护、乡村发展、社会地理、政治地理、旅游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诸多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

应用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世界遗产保护、旅游规划、交通规划、村镇规划、住房制度与政策等方面,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60年回眸》系统总结了学科的发展,既是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也是指导学科未来发展的方略,非常感谢董黎明先生!

在我们进入新时代之际,北京大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业已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快速成长期,我们将为实现“双一流”目标,加倍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引领中国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及世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冯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