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与苏联留学生结下的深情厚谊

20世纪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苏联不仅派大量专家支援我国的各项建设,同时也派遣少量的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到我国著名的大学进修或留学。1959年位于西伯利亚的苏联东方研究所有两名年轻的学者尼古拉耶夫夫妇到我系经济地理专业进修,主要学习中国区域经济地理等课程。此后,又从莫斯科来了一名地理方面的留学生恩玛·科拉秋娃,到北大学习经济地理。教研室指定我和马翠媛等同学作为他们学习的辅导员,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此,我们之间建立了初步的友谊。遗憾的是好景不长,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在华的苏联专家全部撤离中国,留学人员也不例外,也在60、61年相继离校。在即将离别的日子,几名在我系的苏联留学生邀请我们到他们宿舍做客,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食品极其短缺,他们拿出国家为他们特供的食品饼干、点心招待我们,依依不舍。

恩玛回国后被分配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大学地理系任教,一度中断了联系。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意想不到恩玛和自然地理专业的另一位留学生应邀自费从遥远的哈萨克斯坦来到北京,系里派我和陈静生负责接待。她们的到来,受全系师生、特别是当年在京的同学热情接待,在未名湖的石舫上,她与59级李志华同学翩翩起舞的镜头上了北大校刊,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通过短短几天的交流和观察,恩玛对中国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吃惊,并对北大教师近年稍有改善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羡慕不已。2006年经济地理专业56级举办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71岁的恩玛应邀又一次来到北大与昔日的师生团聚。为了向哈萨克斯坦人民介绍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在北京购买了学习中文的光盘,回国她改行教中文,以便让更多的同胞了解中国,并鼓励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到中国学习。至今,年过八旬的恩玛每逢“十一”国庆和春节,仍给我们发来贺卡和照片,真心希望这种割不断的深情厚谊世代相传。

图2-5 1959年经济地理专业56级在文史楼前与苏联留学生合影

图2-6 半个世纪之后,作者与苏联留学生恩玛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