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文化和反文化

在自然界中有两种草:一种是长在花园里的杂草,虽然不能成为审美主体,不能使人赏心悦目,但于人无害,有时候还能多少增添一点意趣;另一种是长在菜园里的毒草,常常被人误食,致人中毒,直接危害人的健康。在文化生长的社会土壤上,也有着与这两种现象极其相似的情况,很多貌似文化的东西有一部分是对人无大益但也无害的非文化,还有一部分是对人直接有害的反文化。正确识别文化、非文化和反文化,不论是对于维护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非文化

前面我们讲过,文化是能对人产生积极有益作用的事物,其积极有益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或是丰富和提升人的思想,或是增加人的心智,或是激励和鼓舞人的精神,或是优化人的性格,或是完善人的道德,或是坚定人的信念,或是增强人的意志,或是激发人的生活热情等。总之,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表现出来,文化都能够对人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

所谓非文化,是指那些虽有文化的一般表现形式或搭载于文化的常用媒介,但不具备文化的基本特点,不能够对人们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不会对人们造成危害的事物。如图1-2-1和图1-2-2。图1-2-1虽然构图元素比较简单,但是图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表现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画作“不论身在何处,都要长成风景”的主题十分突出,对人思想的启示性和精神的激励性都十分强烈,其文化性十分突出。图1-2-2这幅图画尽管用的笔墨不少,但笔法粗放,枝叶零乱,构图缺乏和谐美,不具备中国花鸟画清、新、净、雅的特点,视觉上不能使人赏心悦目,同时没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整体上看文化性很微弱,因此可以判定为非文化。

图1-2-1 黄高才国画

图1-2-2 非文化的图画

在判定文化与非文化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真善美是构成文化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构成文化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具备真善美属性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文化。例如,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每一种花都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但自然的鲜花不是文化;秋天来了,枝头的果实沁人心脾,但自然生长的果实不是文化。

就社会事物来看,有一些人们创造出来的东西,虽然也有一定的趣味,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乐趣,但却不能触动人的思想或涵养人的精神,这些东西也不是文化。例如,一些逗乐的笑话、纯粹娱乐性的电视小品、口技、魔术和模仿秀等。

二、什么是反文化

与自然界中生有毒草一样,社会事物中也存在着一些危害人们思想和精神健康的东西,这些东西与文化对人们的作用截然相反,因此,笔者将其定义为反文化。所谓反文化,是指那些危害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健康,弱化人的道德心,以及容易使人的行为出现偏差的社会事物。例如,那些拿人的“口吃”取乐、拿人的贫穷作为笑料的小品,不仅会弱化人们的同情心和关爱心,而且会给对应的人群造成精神伤害,这样的作品就是反文化。

反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消极的,其消极性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玷污或腐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出现倾斜;二是腐化人的精神,动摇人的信念,削弱人的进取心,消磨人的意志等;三是侵蚀人的心灵,使人丧失仁爱心、同情心、宽容心等;四是刺激人的本能和欲望,使人的行为失控……总之,反文化的作用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表现出来,都会对人们和社会造成危害。

图1-2-3 启功书法

反文化存在的形式复杂多样,有相当一部分是披着文化的外衣而存在的,这类反文化常常被人们误认作文化,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危害。如图1-2-3和图1-2-4。图1-2-3这幅书法作品立字端正,笔画清新爽利,笔力劲健,观之可以使人神清气静,有利于人性情的优化和道德的完善,是一件优秀的文化作品。图1-2-4这一堆墨痕用笔轻浮,笔画狂怪,字形扭曲,不论是单个字拿出来看,还是整体上看,不仅找不到一点真善美的痕迹,而且严重违背了中国文化的道德精神,这样的东西看多了,不仅会使人心浮气躁,而且会使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出现偏差。与此同时,把汉字写成这样,本身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亵渎与背叛。因此,这样的东西就是披着文化外衣的反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反文化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元素隐含在一些文化或非文化的事物之中的。例如,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梦想着成为一个歌唱家,整天弹着琵琶街头卖唱,这件事本身对年轻一代来讲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对一个人来讲,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空想、幻想都可能自误。如果我们把这一个反面教材当作一个正面典型来搬上荧屏,实际上就是把一种非文化催化成一种反文化。因为你这样做,实际上是对空想、幻想等错误行为的一种鼓励,是一种误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迷失于幻想中的时候,即使你不去惊醒他,他也可能会自我惊醒,但是你鼓励他去幻想和空想,就会使他迷失得更远。

反文化的危害性虽然在很多时候是潜在的,但其对于人们和社会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对个人的影响来看,反文化不仅可以腐化人的思想,扭曲人的灵魂,摧毁人的精神,泯灭人的道德意识等,而且可以直接使人的行为出现偏差,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一些人看完反文化的淫秽录像后,淫欲冲昏头脑,失足于强奸犯罪的泥潭;还有的人受“有钱能使鬼推磨”反文化思想的影响,物欲膨胀,走上了抢劫、偷盗等犯罪的道路。

图1-2-4 反文化的墨迹

从社会层面上看,反文化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常常就像一滴墨水可以污染一缸净水那样,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例如,不正当的两性关系本来就是违背社会道德的,如果将其拿来作为“看点”吸引读者的眼球就是制造反文化。正是因为近二十年来各种媒体都在制造和贩卖这一类反文化,致使很多人道德沦丧——这些人在不正当两性关系方面的羞耻心没了,罪恶感没了,不但不以乱搞男女关系为耻,反而以此为“自豪”,甚至拿来炫耀,其结果是社会风气被严重败坏。

对于个人来讲,反文化是一种精神毒品,它可以腐蚀人的思想和灵魂,摧垮人的精神,消磨人的意志等;对于社会来讲,反文化犹如毒气,可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大面积的精神污染。因此,拒绝反文化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查禁反文化、不传播反文化应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责任。

三、“反文化”概念建立的意义

反文化的存在常常是隐蔽的,用现有的反动、淫秽等名词去定义和衡量又不在其列,这样的情况使得查禁常常显得被动和尴尬。例如,一部电视剧中的女演员全部穿着低胸、紧身和半透明的衣服,大秀身材曲线和乳沟,在播了几集后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删改。对于这件事,很多观众提出质疑。质疑的一种主要声音是非黄、非淫、非反动,为什么要叫停?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东西直接刺激人们的欲望,消磨人的意志,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并且极易导致一些人的行为出现偏差,反文化性十分明显。由这件事展开联想来看,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和各种媒体上都存在着很多反文化的东西,对这些东西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识别和抵御能力,而且可以使一些管理难题轻松化解——这就是反文化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反文化概念的建立,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便于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往,由于对反文化没有明确的定义,很多反文化的东西没有列入法律明令禁止之列,致使其在文艺作品和媒体上泛滥成灾,颠覆了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在建立了反文化的概念之后,可以像禁毒那样,将一切反文化的东西列入明令禁止之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反文化的传播,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利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和维护。反文化概念建立后,不仅可以使文艺工作者和各类媒体从业人员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不制造和传播反文化,而且可以使相关部门对于文艺作品的审查和对于媒体的监督有了依据,可以从源头上堵截反文化,从而有效维护社会文化环境的健康。

第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觉防范意识。反文化是一种精神毒品,常常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也能够给人带来一些快感,容易使人不自觉地接受它,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毒害。建立反文化的概念,使人们清楚认识反文化事物的严重危害性,自觉地抵御反文化,切实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