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杂家学派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的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

一、横空出世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吕不韦虽是一个商人,但功名心很重。早在公元前258年,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国王孙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同时,西入咸阳,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次年,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多万户。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嬴政继位后,尊他为相国,号称“仲父”。

在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之后,吕不韦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希望名垂青史。于是,在战国时期养士成风的大背景下,他广泛招揽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一时间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与战国“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看重勇夫猛士,而十分注重文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之后,吕不韦让门下所有能撰文者,每个人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感想都写出来。之后,门客交上来的文章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其中内容重复的也很多。于是,吕不韦挑选了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遴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

为了慎重并精益求精,成书之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

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同时也为了宣传,吕不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旁,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

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来,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

就这样,“杂家”学说横空出世。

二、尊重、包容的学术精神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地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击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杂家”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理论。

杂家的诞生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树立了尊重、包容的学术风范。《吕氏春秋》以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先秦各家各派的思想择其所长,取其精粹,力图超出门户之见。《不二》篇中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这段话反映了《吕氏春秋》在学术上的尊重、包容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其取精用宏,融汇百家,成为千秋巨著。二是张扬了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吕氏春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各家学说中“有用”的和真理的部分进行整合。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对于儒家,主要吸取其民本思想、修齐治平思想;对于道家,主要吸收其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墨家,主要吸收其薄葬的思想;对于法家,主要吸收其法治思想。据吕不韦说,此书对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各家都抱公正的态度,并一视同仁的。因为“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智不公,则福日衰,灾日隆。”(《吕氏春秋·序意》)

三、《吕氏春秋》的内容及其价值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撰的一部相当于古代百科全书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因为书中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huán)”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存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如何认识、分辨事物以及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书中提出了“法天地”“传言必察”等思想,论述了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同时,《吕氏春秋》保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资料,其中不少内容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因此,该书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国语》《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即超过了诸子的成就。《汉书·艺文志》则将该书列入杂家,所以儒家学者对其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