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亚洲崛起的特征
一、速度惊人
亚洲的发展速度呈爆破性跨越式。其迅速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且持续时间长,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包括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预测过。日本战后以惊人的速度在战争遗留的废墟上迅速重新崛起,在1955年经济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1964年举办了东京奥运会,表示日本正式开始崛起;1970年大阪举办了亚洲历史上第一次世博会(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11.6%);1975年成为G7成员中唯一的一个亚洲国家;1985年日本更是超越苏联而一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的“汉江奇迹”使得韩国仅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发展速度甚至超过日本。这个人口不足日本一半的国家,如今在汽车、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后来居上,竞争力已经超过日本。
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崛起是当前亚太崛起最主要的标志。2000年中国的GDP排在世界的第六位。从2004年开始,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超意、2005年超英、2006年超法、2007年超德,2010年超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正式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是5.47万亿美元,中国则是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4000亿美元。以保守算法估计,1984—2010年26年间中国GDP增长了10倍,超过了现代化历史上的所有国家。历史上英国在1830年后花了70年才使GDP增长了4倍。对此,世界银行曾尖锐地做出了自我批评,对中国等国发展的预测全都不准而且相差极大,1985年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后来的实际数据只相当于中国实际1995年经济总量的一半。当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人均数量仍然较低,但目前中国人均GDP也在逐渐增长,是美国的19%,而30年前仅为美国的4%。美国基辛格博士称中国的发展成就“超人类极限”,看“1971年北京当时的样子,可能完全想不到中国这么多年会发生如此大的剧变,我觉得这的确是超越人类极限的一个梦想”[8]。
二、规模空前
过去300多年西方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过30多个,人口、面积仅占世界的12%,是相对的小范围地区。亚洲国家的现代化数量与规模则均远远超过西方。亚洲真正崛起的关键是中国与印度。现在中印两国人口相加近26亿,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口三倍,是美国的十几倍,欧洲的八倍。可以说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的规模与前两次浪潮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份额不断加大。1980年,亚太地区的经济比重仅占世界的14.5%,到1993年,比重就已经达到了24.3%,显示出了极快的发展速度。以东亚地区为例,1960年,东亚地区GDP仅占世界总额的9.4%,到199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9%。据韩国银行发表的名为《亚洲经济的未来》展望报告,亚洲经济总量在2020年就可赶上欧元区,并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相当。到2040年,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据保守估计,更将达到42%,远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的23%和欧元区的16%。
亚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66年亚太地区的贸易总额在全球总额中仅占一成,到1993年已经占了四分之一左右。1990—2003年间,亚洲经济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23.8%上升到29.4%。当今,中国贸易额已取代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中国政府2014年1月10日公布:2013年全年中国贸易总额为4.160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中国超越美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商品进出口总额每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年出口额在2009年超越德国跃升为世界第一位。[9]
在吸引外资方面,长期以来,美国是全球吸收外资第一大国。但近年来,美国吸收外资不断下滑,亚洲却不断上升。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首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196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1.7%,外资流入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吸收外资的速度开始减缓,不再像前三十年那样高速增长,同时中国国内还出现了一些外资制造业撤离中国的现象,因此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中国不再是外资理想投资地”的论调。但事实上,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外商对华投资增长动力未减,有关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大规模撤资的说法不实。[10]中国吸收外资速度之所以有所下降与国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世界经济整体仍处于缓慢恢复之中,企业对外投资的意向并不强烈,中国吸收外资的速度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事情。一些外资制造业撤出中国,原因比较多,有中国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上升的原因,也有中国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原因,同时还有中国本土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原因,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开始下降。要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一些外资撤离的同时,更多的外资投入进来,中国的整体环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最吸引外资的地区。
三、连片崛起
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史中也都曾有过快速发展时期,但每个国家出现快速发展时期的时间距离拉得较长,基本上孤立进行。先由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很多年之后法国才进行,接着是其他国家,加在一起将近一两百年时间。亚洲现代化则群雄叠起、此起彼伏。这种势头正向纵深发展,现代化浪潮几乎已辐射到最落后的地区,从东向西、从北向南、从低向高。亚洲现代化正呈现瀑布式或阶梯式状态。下面用几个国家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亚洲新小虎:越南
越南战争后,越南的经济一度凋零。但近20年来,越南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平均增长达到6.6%,在亚洲仅次于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第二快的国家。2008年越南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一度放缓,2009年为5.32%,但2010年后越南经济逐步恢复,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三年又快速发展,2013年增长9.9%。连续三年快过中国。人均GDP达1908美元,超过印度。商品出口额和股市均创新高纪录。出口达1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越南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都有学习中国发展方式的影子。
金砖第六国:印尼
印尼一直以来经济相对落后,在东盟中一度有发展,后来一蹶不振,发展迟缓。但近年来印尼经济步入稳定发展轨道,印尼人口多且速度相对以前较快。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印尼经济已步入发展轨道,近年保持6.5%的较高增长率,印尼2013年GDP快速增长6.6%,总值达到8200亿美元,人均收入增加至3509美元,比印度高一倍多;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809.2亿美元。2011年5月27日,苏西洛总统正式公布了目标宏伟的国民经济15年中期建设规划(2011—2025),国民经济1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至8%,争取2025年进入世界经济十强,2050年至少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强国。
高山两小鹰:尼泊尔与不丹
这两个国家处于高山之上,海拔均在四五千米左右,宗教非常发达,但长期以来经济非常落后。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这两个国家近年来的政治经济发展相当可观。尼泊尔人民2008年在印共(毛)领导下发动了自下而上的“人民战争”,推翻君主立宪制,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不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以GNP取代国民生产总值(GDP),向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开放了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市场。2009年人均GDP为2081美元。2001年旺楚克国王下令结束世袭君主制,建立议会民主制国家,通过民主进程治理国家。旺楚克国王的儿子吉格梅在留美归国后继续推进不丹的民主政治进程,国内民众生活方式也逐渐现代化。[11]
四、全面追超
亚洲在经济规模、贸易总额、金融外汇、科技、区域合作、政治地位、文化传播、军事装备等方面虽然落后于西方,但在诸多领域全方位追赶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西方一些国家,下面举几个例证。
例证一,金融中心东移,亚洲紧追西方。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2010.9)显示,伦敦和纽约继续保持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领先位置,且在短时间之内其他城市很难取而代之。但是在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大踏步前进的趋势下,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到第五的金融中心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和东京这三大亚洲金融中心。北京、首尔和台北的竞争力指数和排名的上升幅度也十分显著。在这一期金融中心指数中,亚洲金融中心占据前十位中的四席和前十五位中的六席,数量均超过欧洲和北美洲。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AIIB)的成立标志亚洲在金融体系中已开始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至2015年4月10日,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埃及、瑞典等国先后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将使亚投行扩围至57个成员国,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其中38个国家已成为正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虽名为“亚投行”,其创始成员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中国这一倡议获得了全球认可,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亚投行倡议的成功实现,成为标志性事件。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称:“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扩容成功,这是中国‘软实力’的一次标志性胜利。”[12]
除了亚投行这种新设立的组织,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原有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也在逐步改革。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目前的3.65%升至6.07%,地位在增长,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第三,居于美国和日本之后,得到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
例证二,制造业赶超西方。发达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伴随着制造业中心的转移。美国制造业已持续116年领先世界(1885年美制造业开始超英,从此军事上美也开始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制造业2009年商品价值为1.6万亿美元,已超过德日,美国为1.7万亿美元。2011年,根据联合国统计数字,按照当前汇率,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超过规模为1.78万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换言之,美国制造业世界老大的地位已被中国取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已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端产品,正在走出低档制造业水平。据统计,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已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13],其中钢铁、电力、汽车等尤为突出。钢铁方面,亚洲钢铁业产量现已占世界一半多(57.91%)。发电量方面,早在2011年中国净发电量就超过美国的年净发电量4.1万亿千瓦时[14],2013年中国的年发电量达4.8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汽车业方面,亚洲汽车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排名中也已名列前茅。2010年世界七大汽车生产国依次是中国、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巴西、印度。其中一些国家具体产量为:韩国351万辆,巴西318万辆,印度263万辆。200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居世界第十,到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1379万辆,不仅成为世界第一,而且刚好超过日本和美国的产量总和(日本为793万辆,美国为570万辆),占全球汽车总产量6000万辆中的22.35%,欧盟27国产量合计为1524万辆。2010年的中国汽车产量为1800余万量,数量依然相当可观。印度是亚洲日本之后最早的汽车制造国。而且,印度汽车90%是自主研发、设计与制造的,自主品牌为印迪卡,汽车的几个核心部分,比如底盘、发动机都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2009年印度生产汽车263万辆,占据第7位,已经成为全球的微型车制造基地。
例证三,中国企业在世界举足轻重。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一批优秀企业崛起。2014年7月7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00家,连续第11年实现增长,继续位居全球第二。特别是在新兴产业方面,10年前中国互联网与美相差几十倍之多[15],但经过十多年发展,全球现有十家互联网大公司,中国已占4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在美交易所上市,已成全球第四大高科技公司(前三是苹果、谷歌、微软)与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例证四,高科技追赶西方。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已主要变成高科技的竞争。美国之所以至今位居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高科技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新崛起的国家均将高科技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里列举几个方面,一是高铁技术。截至201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占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节省造价一半,超前日欧10年,拥有专利过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最高时速486.1公里,超出飞机巡航速度)、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用不到7年的时间走完其他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研发之路。目前高铁项目正在向世界上17个大国输出,如俄罗斯等,还有和很多国家的合作项目。有分析认为,中国将引领世界进入高铁时代。
二是软件、宽带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经过了仅仅十年的历程,印度软件业就继美国之后,占领了全球软件市场20%的份额。世界银行的调查评估显示,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中国手机与因特网宽带网发展在世界排名第一。其中宽带网在2000年,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差距是311倍,2008年中国达到了2.7亿户用户,已经超过美国。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达7.4亿,一半的人口都有手机使用。印度的手机用户达到5亿,已经远超过了美国。
三是超级计算机技术。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代表一个国家科学研发的深度和广度。继美国之后,中国成为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并且逐步赶超了美国。2013年中国“天河二号”夺回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冠军,而且运算速度是第二名美国“泰坦”的4倍,体积却只有“泰坦”的1.5倍。截至2012年底,全世界最快的500个超级计算机,其中72个是中国制造,仅次于美国,遥遥领先德、日、英、法这些传统工业强国。中国在超级计算机的制造总量和实际应用上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四是航天技术。按照国际统计的航天指数排名,世界的航天大国排名为: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印度。除此之外,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有自己的卫星。中国是亚洲唯一具有将宇航员送上太空能力的国家。亚洲的航天大国中除了中国,印度近年来的航天事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2008年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成功发射,这一成就帮助印度跻身到了世界太空五强之列。同时,印度2010年7月成功发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把5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轨道探测器,正在运行中,2014年9月已进入火星轨道。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于2010年6月9日升空。
五是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2012年中国已研制成功7063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中国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成为目前世界下潜工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地通信线缆,回收海床上的外国武器,或者是维修或救援海军潜艇。加上航天技术,中国可谓已经实现“上天揽月,下海擒龙王”。
六是海洋钻井技术。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世界,人类未来能源供应将大幅度依靠海洋,向海洋要石油、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在这方面中国取得很大成就。中国深水“海洋石油981”号平台,作业水深能力达3050米,钻井深度可达1.0—1.2万米,人类目前在陆地上钻探的最大深度也不过1.17万米,综合技术指标进入世界前列,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走向开发深海油气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需重大装备,堪称海洋工程领域的“航空母舰”。2014年9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981钻井平台在海南深水勘探出第一个重大油气田,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为超深水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