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
- 刘青
- 990字
- 2020-07-09 19:59:24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当你走入燕园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它不仅印在北大文化衫、北大的圆珠笔上,更刻在每个北大人的心上。这句话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初办时名为“京师大学堂”,所收学生以达官子弟为主,被称为“老爷”。部分师生课外吃喝嫖赌、捧旦角、吃花酒、乌烟瘴气,时人诟病颇多。
1917年元月,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决心整顿这种风气。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三条:一是明确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二是砥砺德行,建立起进德会;三是敬爱师长。
1919年3月,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对学校组织和教员队伍进行整改。“兼容并包”即兼容并蓄,无所不包,意指把各个方面都包括容纳进来。
蔡元培先生提出此教育理念,包含两层含义。一为“无论何等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对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自己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蔡先生认为“大学是包容各种学问的机关”,他的“兼容并包”既包“新”也包“旧”,既包“唯物”也包“唯心”。因而他用人不分信仰、党派、学术见解。由此,当时的北大各门学问思想蓬勃发展,也得以独立于各政党与社会势力之外。譬如当时北大教授辜鸿铭等人支持复辟,留着长辫上讲堂授课。民国政府苛责北大,蔡先生尽力保护老师和学生,从不妥协于任何势力。
蔡元培校长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容纳各学派,宽待每个人,特别是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北大任教,从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与繁荣。
“兼容并包”的前提是“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重要口号。他认为人生而自由,思想自由更是天赋人权。蔡先生提出思想自由,旨在进行思想解放,促进思想的碰撞与交锋,由此促进学术的进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当时是北大改革的指航灯,对北大的风气肃新、学术发展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它使得各种学术思想能够在北大这片沃土孕育滋养,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在北大得以展开思想的翅膀,让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这些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让北大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摇篮。
这是蔡元培校长的办学理念,也是北大的精神。
大学之本,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