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诊疗术

常用诊疗技术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临床基本技能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能。

1 人工呼吸

人类的呼吸、心跳完全停止4分钟以上,生命就有危险;若超过10分钟,就很难挽救了。所以,当发现一个人出现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停止时,采取人工呼吸是分秒必争的重要急救措施。人工呼吸包括三种方法:

(1)口对口吹气法:这也是最简便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同时还可进行心脏按压,适用于各种呼吸停止、肋骨折断或伴有心跳停止的病人。

使病人仰卧,并使头部尽量后仰,张开其口,盖上手帕或数层纱布,用手捏紧病人鼻孔,对准其口用力吹气。病人胸部扩张起来后,停止吹气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去。一般成人5秒一次,孩童4秒一次,幼儿3秒一次,反复进行,直到病人呼吸恢复为止。

(2)仰卧压胸法:此法适用于一般窒息病人,不适宜胸部外伤者或同时需做心脏按摩者。具体操作如下:

令病人仰卧,背下垫一枕头或衣服。急救者面对病人,两腿分开,跪骑在病人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病人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四指自然向上向外伸开,借上半身的体重用力压迫病人胸部挤出肺内空气。然后,急救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病人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3)俯卧压背法:适用于溺水及触电者,可使水向外流出,舌也不致阻塞咽喉,但此法影响心脏按压的进行。

使病人俯卧,一臂前屈,头部偏向一侧,枕于臂上,以保证呼吸道通畅。腹部用枕头垫高。急救者跪伏在病人大腿两侧,面向头部,两臂伸直,两手平放在病人背部,拇指靠近脊柱,四指向外紧贴肋骨,身体前倾,以体重压迫病人背部将肺内空气挤出。然后,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如此重复操作,每分钟16~20次。

紧急救助之人工呼吸

口对口吹气法

使病人仰卧,并使头部尽量后仰,张开其口,盖上手帕或数层纱布,用手捏紧病人鼻孔,对准其口用力吹气。病人胸部扩张起来后,停止吹气并放松鼻孔,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去。

仰卧压胸法

病人仰卧,急救者跪骑在病人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病人胸部两侧乳头之下,用力压迫病人胸部挤出肺内空气。然后,急救者身体后仰,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

俯卧压背法

使病人俯卧,腹部用枕头垫高。急救者跪伏在病人大腿两侧,两手放在病人背部,身体前倾,压迫病人背部将肺内空气挤出。然后,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使胸部自然扩张,空气进入肺内。


人工呼吸法的节奏

人工呼吸的节奏,一般成人5秒一次,孩童4秒一次,幼儿3秒一次,反复进行,直到病人呼吸恢复为止。


2 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若能起到预期的作用,病人肤色恢复正常,瞳孔缩小,颈动脉搏动可扪到,自发性呼吸恢复。具体操作如下:

先将病人平放于木板床上,头部稍低。急救者站在病人一侧,将一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下端,另一手覆于其上,借急救者上身的体重,向胸骨下端用力垂直压,使其下陷3厘米左右,随即放松,让胸廓自行弹起。如此有节奏地压挤,每分钟60~80次。

在使用急救措施时,还要了解一些常识性的注意事项:

1.进行人工呼吸前应解开病人的裤带、领扣及过紧的衣服;如舌头后缩,应设法拉出,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口腔内如有假牙、泥土、血块黏液等物,应先取出。

2.对心跳和呼吸同时停止的病人,一定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

3.在按压的时候不宜用力过大过猛,避免伤肋骨或内脏。

4.在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时,要有耐心,坚持挽救病人,直至病人呼吸与心跳恢复正常时为止。

5.掌握死亡特征,这是进行挽救与否的前提。

死亡特征可分为绝对特征和非绝对特征两类。

1.绝对特征:即病人确定已经死亡,无抢救希望。

(1)猫眼:用两手指从两侧捏眼球,死人的瞳孔变成椭圆形或裂缝样,称为猫眼。活人的瞳孔捏后不变形。

(2)尸冷、尸僵和尸斑:

尸冷——死后身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环境相等。

尸僵——死后肌肉变硬和缩短,关节强直。

尸斑——死后血液沉积于身体下垂部位,该处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蓝色斑块。

2.非绝对特征:即病人还没有真正死亡,还有生还的可能。

(1)呼吸停止:看不出呼吸运动,鼻孔无气呼出,放轻而细的东西如棉绒等于鼻孔处不见摆动。冬天放镜面于鼻孔处不见水汽等。

(2)心跳停止:摸不到脉搏、心尖搏动,听不到心音。

(3)瞳孔散大,一切反射消失,用强光刺激不见瞳孔缩小,用棉绒、头发等细物触角膜时毫无反应。

上述这三项特征同时出现,才表示病人已经死亡。但对于溺水、触电等死亡不久的病人,即使同现这三项非绝对特征,也不要轻易放弃,积极挽救一段时间病人还有生还的可能。

紧急救助之心脏按压

心脏按压法

①先将病人平放于木板床上,头部稍低。②急救者站在病人一侧,将一手的掌跟放在胸骨下端,另一手覆于其上。③借急救者上身的体重,向胸骨下端用力垂直加压,使其下陷3厘米左右,随即放松,让胸廓自行弹起。


测量呼吸

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将自己的脸颊靠近患者的口鼻,确认患者是否还有呼吸。

猫眼

用两手指从两侧捏眼球,死人的瞳孔变成椭圆形或裂缝样,称为猫眼。活人的瞳孔捏后不变形。

“猫眼”状态

正常状态


3 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

测量体温

正常人的口腔温度在36.3℃~37.2℃之间,腋下较口腔温度低0.5℃,肛门温度较口腔高0.5℃。体温表因此分为口表与肛表两种。但不论哪种仪器,每次测量体温后均应将体温表擦净,将水银甩到35℃以下,并浸泡于消毒液内备用。在测量体温时,要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口腔内测量法:

将口表的水银端斜放于病人舌下,令其紧闭口唇,牙不咬紧,5分钟后取出看结果。若剧烈劳动后或刚吃过冷热饮食者,约等15分钟以后再用此法。昏迷者及小儿不宜采用口腔内测量法。

腋下测量法:

将体温表置于腋窝深处,患者屈臂过胸,将体温表夹紧,5分钟后取出看结果。这种测量法因使用方便,目前一般常用此法。

肛门内测量法:

患者取屈膝侧卧位,将肛表的水银端涂上凡士林后,插入肛门约肛表的一半长,5分钟后取出看结果。检查时应把持肛表,以免脱落或折断。注意此法适用于小儿、重症及昏迷等病人。

测量脉搏

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激动或劳动后可加快。一般老年人和幼儿脉搏跳动速度不同于正常人,前者稍慢,后者较快。

一、手腕把脉。二、颈动脉把脉。三、股动脉把脉。

测量血压

测量血压一般测量肱动脉。正常的肱动脉血压,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60~90毫米汞柱。其中听到第一个脉搏跳动声响时汞柱所达到的刻度即为收缩压;随后搏动声音继续存在,并逐渐增大,至搏动声音突然变弱、变调时,汞柱达到刻度即为舒张压。血压记录用分数式,收缩压为分子,舒张压为分母。如120/80毫米汞柱,120为收缩压,80为舒张压。

测量方法如下:

(1)测量前,让病人休息10分钟以上。然后取坐位或平卧位,露出右上臂,伸直肘部,掌面向上,使手臂、心脏、汞柱的0点位于同一水平。(2)开放橡皮球颈部的气门,将血压计的袖带内气体驱尽,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适宜,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并将袖带上的皮管连接于血压计的皮管上。(3)于肘窝摸到肱动脉后,将听诊器头部放上。(4)握住气球,关闭气门打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为止,普通为汞柱上升到160左右(高血压患者应升至200以上),然后再慢慢开放气门,让汞柱缓缓下降。注意汞柱旁的刻度及脉搏跳动的声音。

家庭常用测量术

测量体温法

口腔内测量法

将口表的水银端斜放于病人舌下,令其紧闭口唇,牙不咬紧,5分钟后取出看结果。

腋下测量法

将体温表置于腋窝深处,患者屈臂过胸,将体温表夹紧,5分钟后取出看结果。

测量脉博法

手腕把脉

让病人的手掌自然摊开,平放在桌面上,医生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排轻放在患者手腕的大拇指方向上(桡动脉)。

颈动脉把脉

用食指和中指轻放在喉结到耳际处的颈动脉上。

股动脉把脉

将食指和中指轻放在患者腿根(鼠蹊部位)上的股动脉上。

测量血压应注意什么

(1)测量血压应尽量一次听准,连续反复测量,容易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2)在使用血压计时,应放在平稳不振动的地方,打气时不能打得过猛,用后排尽橡皮带内的气体,将袖带卷好,放于盒内,然后关闭血压计盖。

4 眼鼻耳用药法

眼鼻耳感染有其一般规律,亦有其特殊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除口服及注射为全身用药外,尚有各种局部用药,如滴耳,滴鼻,鼻腔喷雾,鼻内涂搽油膏,口腔含片及气雾吸入等。

眼部冲洗法

冲洗法用于结膜囊分泌增多或手术前清洁。

具体操作如下:

让病人坐好,头微向后仰,同时嘱病人手持受水器,紧贴在颊部和鼻下相平的部位。医生面对病人,用右手持洗眼壶冲洗眼睑外部 (注意壶要适当抬高,不要碰到眼部),然后再用左手两指分开眼睑,令病人转动眼球,冲洗结膜囊各部。冲洗后用棉球擦干眼外部皮肤。

眼药用法

滴眼药水:让病人坐好,头向后仰,眼向上看。医生面对病人,用左手拇指将病人眼睑轻轻向下牵引,并按上一棉球,另一手持眼药水滴管,将药水滴入下穹窿部,每次1~2滴。注意滴管不要碰到眼睑,以免污染。然后嘱病人闭眼,用棉球擦去溢出的药水。

涂眼药膏:让病人坐好,头向后仰,眼向上看。医生面对病人,用左手拇指将病人眼睑轻轻向下牵引,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眼药膏少许,呈水平方向轻压在下穹窿部,叫病人闭眼,同时轻轻转动玻璃棒,并从水平方向抽出。然后用棉球按摩眼睑数分钟,使药膏散布在结膜囊内。

鼻滴药法

滴药前让病人排除鼻腔内分泌物,仰卧,头突出床缘,向后仰,使外耳部开口与颏尖部联线与地面垂直。或者使病人侧卧,头部突出床缘,头下垂靠近下肩。每次滴药3~5滴。为使药液能均匀分布鼻腔内,滴药后可让病人头部向两侧轻轻摆动。药液滴入后隔数分钟再坐起。

耳滴药法

(1)滴耳药的温度不宜过凉,以免因冷刺激鼓膜或内耳,引起眩晕、恶心等反应。滴耳药的加温很简单,只需将药液滴在耳廓腔,使其沿外耳道壁缓慢流入耳底,药液自会温暖。切忌将滴药直接滴到鼓膜上。

(2)滴药方法: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倒向一侧肩部,使患耳外耳道口朝上,牵引耳廓,拉直外耳道,将药液滴入耳廓耳甲腔内,使药液由此进入外耳道并沿外耳道壁流入耳道深部,捺压耳屏数次即可。滴药量一般每次2~4滴,每日4次。若病人自己滴药,应以对侧手指牵引耳廓,同侧手指持滴药管,按上述滴药方法即可。

鼻药、眼药使用法则

眼冲洗姿势

让病人坐好,头微向后仰,病人手持受水器,紧贴在颊部和鼻下相平的部位。医生用右手持洗眼壶冲洗眼睑外部,然后用左手两指分开眼睑,令病人转动眼球,冲洗结膜囊各部。

点眼药水法

病人头向后仰,眼向上看。医生用左手拇指将病人眼睑轻轻向下牵引,并按上一棉球,另一手持眼药水滴管,将药水滴入下穹窿部,每次1~2滴。

涂眼药膏法

病人头向后仰,眼向上看。医生用左手拇指将病人眼睑轻轻向下牵引,用玻璃棒的一端,蘸上少许眼药膏,呈水平方向轻压在下穹窿部,叫病人闭眼,同时轻轻转动玻璃棒,并从水平方向抽出。然后用棉球按摩眼睑数分钟,使药膏散布在结膜囊内。

鼻滴药法

病人仰卧,头突出床缘,向后仰,使外耳部开口与颏尖部联线与地面垂直。每次滴药3~5滴。滴药后可让病人头部向两侧轻轻摆动。药液滴入后隔数分钟再坐起。

5 注射与输液常识

1.注射必备

注射器和针头,75%酒精棉球,2%碘酒棉球,消毒镊子,消毒锅或针盆,橡皮带,以上物品可酌情选用。

2.吸药方法

以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颈部,锯掉安瓿头进行吸药。如果是从橡皮密封的小瓶内吸药,应先消毒其瓶盖,在针筒内抽些空气,再将针头从瓶盖中央垂直刺入小瓶内,将空气打入,然后吸药。

3.注射方法

(1)皮下注射:一般在上臂上部外侧进针,避免在红肿或疤痕部位注射。适用于需要迅速出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药时。

操作步骤:①将药液吸取放妥,以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干。②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持针使与皮肤成30~40度斜角迅速刺入皮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③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球压迫片刻。

(2)皮内注射:注射部位一般在前臂内侧腕上2寸左右,且最好选用皮试针头。适用于各种过敏试验,或卡介苗等预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等。

操作步骤:①抽取药液,以酒精棉球消毒皮肤。②酒精干后,以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角刺入皮内。③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时,推动针筒塞,局部可见半球形白色隆起,注射液量,一般为0.1毫升。拔出针尖时切勿按压。

(3)肌肉注射:取臀部外上方1/4处为注射区,也可在上臂三角肌处注射。

操作步骤:①吸药液和皮肤消毒同皮下注射。②左手中、拇二指把皮肤撑开,右手持注射器,以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垂直迅速地将针头刺入肌肉内,然后以左手拇、食二指固定针头,抽吸无回血后,再以右拇指推药,推药时要慢且匀。③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可在推药时以左手中指尖端轻轻地缓慢划动注射点附近的皮肤。④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以灭菌棉球按压局部即可。长期臀部肌肉注射(如结核病患者注射链霉素)引起硬结,可用热水袋或热湿敷。

(4)静脉注射: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肘窝部、腕部、踝部、手(足)背部等处浅表静脉,小儿常用头皮静脉。静脉注射特别要注意无菌。

操作步骤:①因空气不得注入静脉,所以在吸取药液前,应先排尽空气放妥。②用碘酒、酒精先后消毒肘窝处皮肤,在穿刺上方扎紧止血带,并嘱病人握拳数次,以暴露静脉。肥胖者如肘部静脉难以察见,可选取他处较显见的静脉。

输液

1.输液方法:

先以少量注射液洗涤输液瓶和橡皮管,然后在滴管上端的橡皮管用开关夹夹紧,在瓶口橡皮塞上插入两枚粗针头,一枚接短皮管向上拉高作通气管用,一枚接输液橡皮管滴管,并挂在输液架上。然后注意排空空气,即右手持橡皮管和针头在下垂位,扭松开关夹使注射液经橡皮管针头流出,并使滴管内液体平面与滴注管保持一定距离。再扭紧开关夹和关闭滴管之小侧管,选择适当静脉进行穿刺,见到回血证实穿刺针在静脉内时,即可扭松开关夹。这时可见输液滴管内液体向下滴,即可用胶布固定针头和肢体,并从开关夹调节滴注速度。

2.输液装置障碍的处理:

(1)当滴注管内充满注射液而看不清液体是否在滴动时,可扭紧开关夹,放开滴注管的小侧管,待管内液面下降到适当高度能够分辨滴数时,即可关闭小侧管,扭松开关夹。

(2)若发现滴管停止不滴或不通畅时,则应检查注射部位情况,一般不外乎这些原因:①注射针、玻璃接管内为血块所阻塞,可打开接头,排出血凝块重新接上。②注射针和肢体位置变动关系:可适当变换肢体位置,转动针头方向,或抬高、压低针柄纠正。

吸药法

以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颈部,瓶盖,在针筒内抽些空气,再将针头从瓶盖中央垂直刺入小瓶内,将空气打入,然后吸药。

臀部肌肉注射法

左手中、拇二指把皮肤撑开,右手持注射器,以前臂带动腕部的力量垂直迅速地将针头刺入肌肉内,然后以左手拇、食二指固定针头,抽吸无回血后,再以右拇指推药,推药时要慢且匀。

皮内注射法

以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时,推动针筒塞,局部可见半球形白色隆起,注射液量,一般为0.1毫升。

皮下注射法

将药液吸取放妥,以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左手拉紧皮肤,右手持针使与皮肤成30~40度斜角迅速刺入皮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

1 伤口处理


清创(扩创术)

1.术前准备:术前必须纠正休克、失血、脱水等全身情况。

2.麻醉:一般选用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腰麻和全麻视情况决定。

3.皮肤清洁消毒:首先除去急救包扎敷料及剃去毛发。手术者洗手戴消毒手套后,于伤口内填塞消毒纱布,用肥皂水及生理盐水进行洗涤伤口周围皮肤三遍。再以碘酊或硫柳汞酊消毒皮肤,铺消毒巾。

4.伤口内处理:手术者更换消毒手套,穿手术衣,进行伤口内清洁冲洗处理,修剪无生活力的组织及创口边缘皮肤2~3毫米,然后缝合。如合并有肌腱、神经、骨折等损伤时,应同时进行缝合和固定复位。

5.缝合和结扎:缝合结扎都要打结,常用的结有四种:

(1)单结:各种结的基本法;

(2)方结:最常用于结扎小血管或一般缝合;

(3)三叠结:用于结扎较大的血管或重要的组织。第一个结应较缓慢轻轻地持续用力,不使结扭转;第二个结交错地紧贴在第一个结之上,结扎时要使二线牵拉点与结扎点在同一直线上才能使结打紧。剪线时,在切口内的应紧靠线结处剪断,在皮肤表面的缝线则留1厘米左右,以便在拆线时牵引。

(4)钳子打结:扩创常用的打结方法,简单方便,还能节约缝线。

6.术后处理:抬高肢体,注意血循环,敷料可在3天后更换和查看伤口。全身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肌肉注射,须先做过敏试验。适当使用抗菌素,防止感染。

7.拆线:拆线时间:头面部5天,躯体部7天,手指活动处及关节部位10天至14天。但若有感染,脓肿形成时应提早拆线,必要时可放置引流物。

外科结

1.单结;2.方结:最常用于结扎小血管或一般缝合;3.三叠结:第一个结应较缓慢轻轻地持续用力;第二个结交错地紧贴在第一个结之上,结扎时要使二线牵拉点与结扎点在同一直线上。

伤口缝线与拆线

持钳打结法

伤口皮肤缝线拆除法

首先按换药的方法常规消毒切口区域,左手持镊子将线结轻轻提起,右手将微微张开的线剪尖端插入线结与皮肤之间的间隙,平贴针眼处的皮肤将线剪断,然后,快速轻巧地将缝线朝剪断侧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