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方法与实务
- 贾旭东
- 8496字
- 2021-04-02 04:08:48
第三节 企业家战略思维
德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在双方军队参战之前,战争的胜负已经可以从双方的战略家身上看出来了。”我国古代也有“将帅不济,累死三军”的说法。这都说明企业战略管理者尤其是企业家的战略能力和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战略管理的成败。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正确的思维是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战略性思维,是指管理者站在企业总体的高度,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企业内外部信息,创造性地制定企业战略、进行战略决策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战略思维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企业及其内外部环境的各种信息经过归纳、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主观认识——战略思想的过程。企业首脑或领导集团的使命感和战略思维,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因此,企业家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发展壮大企业。
一、战略思维概述
战略思维是企业家领导战略管理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战略思维必须遵循目的性、全局性、长远性和重点性的原则。
1.战略思维的概念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领导者(个人或集团)在进行战略谋划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战略思维是战略主体在头脑中所进行的思维比较、归纳、综合、分析、推理、判断、选择、总结与升华的全过程。
战略思维是一种总览和驾驭全局、照顾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从事物的整体和过程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追求整体最优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战略思维的核心是全局性思维,就是要求总览全局、统驭全局,争取全局工作的主动与胜利。其基本着眼点是如何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
企业领导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活动,企业家在谋划全局、指挥全局时,必须具有战略头脑,具有战略思维的能力和素质。学习战略思维的目的,是提高战略分析、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高领导者驾驭企业全局、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2.战略思维的基本原则
企业家进行战略思维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战略制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企业才有了生存发展的方向,企业的所有工作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而战略管理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战略领导者进行战略思维、做出战略决策就必须把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赢得有利的战略态势作为根本出发点。
(2)全局性原则
古今中外成功的军事战略家在战争中都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切思维和行动都以战争全局的胜利为指归,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同样,企业战略管理追求的是企业整体的成功而非局部的胜利。因此,战略领导者进行战略思维、做出战略决策必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力求实现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
(3)长远性原则
战略管理研究的是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这就要求战略领导者放眼未来,用长远眼光看待和处理企业问题,正确处理企业在实现长远目标的一个长期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既要为实现现阶段的短期目标而奋斗,又要为实现长远目标创造条件,而不能鼠目寸光、只看眼前,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4)重点性原则
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某一特定时期企业外部的环境要素和企业内部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也是特定的,企业家的时间、精力更是有限的,因此,资源稀缺性和能力有限性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战略领导者在战略管理中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应当抓住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确定战略重点,做好中心工作,以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和全局性问题的解决。
二、战略思维的基本内容
从战略思维的形成过程来看,现代领导者的战略思维主要有超前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动态性思维四方面内容。
1.超前性思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略管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超前和预见,预见未来的能力是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突出表现,因此,超前性思维是战略思维的核心。
按照思维过程与思维对象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思维方式可以划分为滞后性思维和超前性思维。所谓滞后性思维,是指对于已经存在的现实过程的思维,特点是思维过程落后于思维对象变化的实际过程。所谓超前性思维,是指面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思维。其特点是,这种思维过程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过程之前,即在思维对象实际发生变化之前,就考察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滞后性思维与超前性思维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比如,对工程失败、决策失误、企业破产等不良后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也就是现在企业非常流行的所谓“复盘”。虽然这是“事后诸葛亮”,但它对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有重要意义。但滞后性思维毕竟属于被动的思维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甚至是以全局性失误和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它不能成为企业领导的主导思维方式。企业领导的主导思维方式只能是超前性思维,即要求战略管理者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先人一着地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超前性思维是在分析现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思考,表面上看来是时间上超前和空间上超前,但其本质是认识上超前和观念上超前,也就是思维主体对客体的超越,这是超前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当然,认识上的超前和观念上的超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前提的,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战略管理者只有通过科学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科学认识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做出大致准确的预见。如果离开客观事实,无视客观规律,仅凭良好的愿望和主观的猜测进行预见,就无科学性可言。
超前性思维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从长远角度看问题,时刻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企业各级管理者分配在企业战略规划上的时间因其在企业内的地位不同而异,其中总经理的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考虑企业今后2~4年的发展上,而部门经理则集中精力考虑今后3~6个月内的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活动空间越广阔、涉及因素越多、变化幅度越大、影响越深远,就越需要加强思维的超前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企业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时代要求企业领导者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寻找自己的战略立足点。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掌握战略主动权,没有超前性思维是不行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超前性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战略。
2.系统性思维
系统思想作为一种从整体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特别适用于进行战略和战略思维的研究。系统性思维的本质在于根据战略思维对象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质考察事物。
(1)客观事物的系统性
系统性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系统整体性。系统整体性即任何事物都是一定意义上的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部分所构成;系统的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之中,并且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
系统相关性。系统相关性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表现在构成系统的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的性质和规律就存在于这种相互联系和作用之中,其中某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系统性质和规律的变化,要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必须着眼于部分、系统、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系统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是相对于它的组成部分而言的,如果相对于它的环境而言,它又是部分;任何系统都存在三个层次,即子系统——部分、系统、大系统——环境,处于不同层次上的系统一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分析处理问题时,首先需要分清问题所属的系统层次和系统性质,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系统动态性。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社会系统都含有时间因素,也就是说它们都存在于四维空间之中,都有产生、发展、消亡(更新)的过程。虽然我们在考察某些系统时,可以暂时抛开时间因素,把本来具有动态特性的系统当作静态系统来考察,但这并不意味着客观世界中存在静态系统。
系统功能与结构统一性。系统功能与结构统一性包含这样几层含义:有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可以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来设计;要改变系统功能,首先要改变系统结构。
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以上系统性质,即系统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功能—结构统一性,构成了系统思维的客观依据。
(2)系统性思维的特点
系统性思维是全方位的、时空统一的、多维的、开放性的思维,它是战略思维的基础。系统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全方位整体性。全方位整体性即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考察企业。也就是立足企业的整体,把思维触角伸向四维空间的任一方面、任一角落,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制定出驾驭全局和指导全局的企业战略。现实生活中,凡是这样考察问题的企业领导人,大都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并能清醒地认识到本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从而自觉地按照全局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时空统一性。时空统一性即把对事物的时间考察(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空间考察(包括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中)统一起来,形成立体的思维结构。
无限开放性。无限开放思维的客观基础在于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无限开放性,反映在企业领导者的思维过程中,就表现为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使自己的视野与无限开放的外界环境相吻合。
(3)企业家系统性思维的原则
企业家的系统思维,是指系统主体——企业家在进行思维时,坚持从系统观点出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部分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通过对事物进行纵向与横向、动态与静态、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的综合分析,全面地认识事物,有效地把握事物,从而为制定和实施最佳战略提供认识依据。企业家进行系统思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系统整体性思维原则。要求思维者把事物全局作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事物的全局,是由诸多要素、方面、部分、阶段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结构和动态发展过程。全局由局部构成又并非局部的简单相加,它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走势。
因此,战略思维作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要有整体性的意识和特质。领导者要着眼大局,有整体观念,从大局的高度来观察、处置局部问题,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的最高利益。当全局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以局部服从全局,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绝不能为了谋取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是战略家和事务家的本质区别。毛泽东在谈到战争时就曾指出“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同时,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全局的胜利要靠各个局部的协调动作和共同努力。一般的局部尽管对于全局不起决定性作用,但若多数局部都失败了,全局的胜利也就无法实现。因此,企业家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照顾到各个局部,有效发挥各个局部的作用,使之协调动作,共同完成企业整体、全局的战略目标。
第二,系统结构性思维原则。结构性思维要求企业家注意研究事物的结构,通过优化结构来提高全局的整体功能。结构是事物、系统内部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既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种要素的性质和功能,更取决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我们既可以为了实现某种功能而建构事物的特定结构,也可以通过改变事物的结构而改变事物的功能。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与战略管理有关的结构问题,如产业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人员结构等,通过合理的结构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
第三,系统协同性思维原则。任何系统都是由互有差异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差异协同体。这种协同体不仅是一种系统结构,更重要的是系统存在与演化的动力机制,正因为系统差异协同发展,才使得系统要素的合理作用得以发挥。用系统差异协同的观点来看企业,整个企业就是一个存在不同职能、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等要素差异的协同体,只有实现了系统要素的差异协同发展,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四,系统核心性思维原则。系统核心性思维原则是指企业家要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对战略全局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和动作上。全局中各个局部所处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有的起一般性作用,有的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有的则发挥着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统筹全局,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和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里的“一着”并非是任意的、无关全局的,而是在全局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3.创造性思维
企业家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性就不能称为企业家,而企业家的创造性又突出体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中。如果说超前性思维是战略思维的核心,系统性思维是企业家战略思维的基础,那么创造性思维则是战略思维的灵魂所在。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冲破各种思想障碍和束缚,寻求“独到”和“超越”。在常人、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创见、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它表现在企业家的活动中,就是制定和实施异乎常人与前人的,并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企业战略。创造性思维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是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整体性思维过程。
《孙子兵法》中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非常丰富,例如,“奇正之变,不可胜穷”,这里所讲的“正”就是常规,而“奇”则是非常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乃取胜之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认识和掌握奇正之变,依赖于思维主体的创新性思维,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的人,能够把常规性思维和非常规性思维结合起来。奇正相生,变化无穷,这是一切领导艺术的思维源泉。
创造性思维有以下特点:
独立性。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思维。也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
求异性。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在于求异,而不是求同。企业家战略思维的“求同”往往导致墨守成规、缺乏创见。而只有“求异”,只有“标新立异”,才能展开思想的翅膀,在无限的空间里追求异乎寻常的企业战略。企业领导者如果缺乏求异性思维,就难以提出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战略。
联动性。联动性是指思维主体由于受到某种启发而产生的思维联想和升华。其具体表现形式有:纵向联动,即发现某一现象后,立即深究一步;逆向联动,即看到一种现象,立即联想到它的反面,“如果反过来,会怎样?”;横向联动,即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关的事物。
多向性。所谓多向性,是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它往往能够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要原因。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三种思维机制。首先,是发散思维机制,即对于同一个战略课题,能够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和方案,以扩大战略的选择余地。其次,是转向思维机制,即思维在同一方向受阻,或“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便马上能够转向其他方向,直到找出“满意”或“更好”的方案为止。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成功战略往往是被“逼”出来的。最后,是创新思维机制,即创新意识,是一种强烈的创新自觉性和能动性,是追求超越、追求新奇的心理状态。对于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即使在思维没有受阻甚至已经找到较好方案的情况下,还能够不满足、不止步,继续寻找更好的方案。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战略方案就是这样制定出来的。
4.动态性思维
21世纪的企业生存于一个复杂动荡的环境,环境中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变化,因此,战略领导者在动态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就必须具备动态的思维方法,善于在企业和环境都处于运动、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动态的战略管理,领导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
要掌握和运用好动态性思维,保持战略管理的动态性,企业家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收集信息情报。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情报组织系统,通过文件、电话、报纸、广播、网络、会议、交谈、观察、调查、考察等渠道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情报资料。同时,在信息情报的海洋里要善于分析思考,不能做信息情报的奴隶。
保持充分弹性。企业要素和外部环境都随着时间、空间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在复杂的、时常难以控制的变化中争取主动,必须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都留有余地,保持系统调节的预备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注意时间配合。事物不仅作为整体,也作为过程存在,因此,在工作中不仅要照顾到各个局部,还要照顾到各个阶段,安排和组织好企业内部各种活动时间上的配合,协调好各项工作的步骤、进展和衔接。
综上所述,系统性思维、超前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动态性思维的统一,构成了企业战略思维的完整模式。
三、直觉思维、分析思维与战略思维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是人类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主要是右半脑的思维活动,能够对错综复杂的现象进行综合处理,非线性地研究问题,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提出创造性的设想,但这种方法难以准确把握和复制,无法独立于思维者个人,容易出现片面性。而分析思维主要是左半脑的思维活动,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理性的思考,对各种要素进行最优组合,但对那些难以描述清楚的复杂现象却无法分析,而且很难利用客观信息和主观综合能力得出创造性结果。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见表3-3。
表3-3 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
由于企业战略问题的复杂性,仅凭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研究非常困难,只靠分析思维,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计算和推断也是无能为力,这是战略管理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充分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借助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这是战略决策正确的基础和依据。离开这些工作,企业战略管理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盲目,所造成的失误往往是灾难性的。但是,仅靠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无法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企业及其环境系统的复杂性、时域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及突变特点使战略问题无法简单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处理。需要企业家借助想象和直觉等非理性的思维,以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视角捕捉机会、发现风险,这又使主观判断、创造性、革新和风险精神在战略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研究思考战略问题往往处于信息资料极其缺乏的状态,尤其是有关未来的信息。因此,自然科学的规律、观念和方法对战略管理者虽有帮助,但这种公式化的方法对于解决战略问题显然过于简单。
大量研究证明,战略创造性常常在正确而有洞察力的分析下得到激发,而为了得到正确的分析,又需要运用直觉思维和探索精神提出恰当的问题,产生新的概念,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形成优秀的战略构思和方案。因此,片面强调定性分析、直感判断或全部运用数学方程和模型的研究方法都无法深入地进行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必须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智力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即将分析思维方式与直觉思维方式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在有些环节上利用直觉思维可以加强系统分析的可靠性和速度;同时,利用一些技术方法又可以提高直觉思维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将直觉思维的综合性和系统分析的程序性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充分发挥各自能力的基础上产生二者综合的能力。
由于人们非此即彼的错误和片面认识,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经常伴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这两种方法间的冲突。有过直觉判断成功经验的领导者往往难以接受正式战略规划方法的束缚,不愿进行理性的战略分析和规划;也有人认为在正式的战略分析中不应该有直觉思维存在。实际上,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战略思维中是相互交融、不可或缺的。理性、科学的战略分析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战略问题,从而更加敏锐地将其直觉融入规划中去,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深思熟虑的时间,而所谓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的本质,就是将战略家头脑中的直觉数量化和程序化。
因此,战略思维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思维方法,不仅要靠严密细致的理性分析思维,也要依靠经验、想象、直觉等非理性思维。
本章思考题
1.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管理有何联系?
2.企业战略管理者有哪些类型?
3.董事会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4.总经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哪些职能?
5.为什么企业员工也要参与企业战略管理?
6.战略咨询顾问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扮演哪些角色?他们和企业是怎样的关系?
7.战略思维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8.战略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为什么战略思维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
(1) 或者总裁、首席执行官等,企业规模不同、设置不同,则会有不同的职衔称谓,本书统称总经理或企业家,是指企业事实上的最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