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

黎雨佳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黎雨佳,毕业于成都市树德中学。获得清华大学2017年“领军人才选拔”30分加分,最终以720分的高考成绩(满分)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黎雨佳说,自己一直很喜欢一句话,“生之渺茫确乎已是,但倘以笃肃严谨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小事,尚可以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意义”。

“我觉得,自己就是应该脚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

淡定理性,脚踏实地

中学时代,同学和老师评价黎雨佳是一个“淡定、成绩均衡、喜欢运动”的女孩,她也用“理性”一词来诠释自己。

中学时代的黎雨佳有点害羞,没有担任什么班级职务,唯独在篮球场上,她可以丢下顾忌,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晚自习与晚补之间的短短20分钟,她会去自己投上几个球练练手;体育课上,她会把班上的女生都拉来一起打球,有时还会和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同学对阵几场,因此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在篮球赛的时候,我们班女生在全年级是最会打球的一支队伍!”黎雨佳眼里闪着笑意,“当时打球,大家都不太会,还是以锻炼身体为主,不过我一直都挺自豪——带出了一支队伍,让大家都喜欢上了打篮球”。

如今,黎雨佳在电子系篮球队和女篮二队中,与队友一起,打出了一次次好成绩。

黎雨佳有些理想主义。高一时候,她曾钻研过生物竞赛。初中,生物老师会在课程之余为同学们播放相关纪录片,这在黎雨佳的心中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升入高中后,她每天做完课程作业就去看大学生物教材,还趁着周末去请教老师。后来,她和父母进行了多次讨论,父母认为,竞赛获奖难度高,不如专心备考,进入大学后再深入学习自己喜爱的学科。黎雨佳说,自己那时觉得父母还是将竞赛视作升学的途径,而忽略了她真心喜爱生物这门学科的初衷。“当时可能我也有些叛逆,理想主义,觉得单纯为了分数而功利地看待竞赛是不好的。”最终,她接受了父母的建议,没有再继续向竞赛方向花费时间,但不曾改变的是,三年来,生物始终是她最擅长也最喜欢的课程。

黎雨佳也有不擅长的课程——物理和化学。“最初物理老师说,要多分析,不要盲目刷题想当然,我听了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做题的过程中,黎雨佳慢慢明白,物体的运动是受力决定的,想要进一步解题首先要作好受力分析,不能跳步骤。这一领悟同样适用于化学。黎雨佳买了一个小本子,整理了很多小知识点,又翻着教科书背了很多实验,在图片上一点点分析每个装置的作用。

摸清规律,从头开始,脚踏实地慢慢来,是黎雨佳度过那段学习时光的信念。

自我怀疑,自我成长

但如此“淡定”的她,也有不那么“理性”的时候。

高三一诊,黎雨佳发挥得不好,语文选择题错了4道,平素擅长的数学也错在了基础题上。拿到成绩的一刻,黎雨佳想,自己大概真的去不了清华、北大了。“我一直在想,我有实力,这次考得不好也有运气因素,但是,万一我高考也考砸了怎么办?这简直就像是在赌博。”纠结之下,黎雨佳一度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她的信心逐渐恢复是在二诊前。班主任说:“我们复习了这么久,这么多,完全没有道理考不好。”黎雨佳很喜欢这句话,这让她明白,应该着眼于有迹可循的东西,而不是执着于一些虚无的运气一类的因素,“考虑后果有时没有意义,不如做好过程”。

如今回忆考前那段时光,黎雨佳依然记忆犹新。“最后一天复习完了,老师组织大家把考场布置好。那天窗户特别干净,窗帘也拉起来了,夕阳的光线洒在空旷的教室里面,我就特别恍惚。感觉好像高考考完之后,我们还要回来,把桌椅恢复,发答案,总结,讲评卷子,然后继续复习——似乎这日子是过不完的,是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但心里面也知道是要高考了,可高考完了要怎么样,新的生活模式是怎么样的,完全没有概念,有点空虚。”

清华时光,严谨求实

高考在“小惊吓”与“小惊喜”中过去,黎雨佳以四川省理工类第一名的成绩来到了清华大学。

“我还记得当初参加‘领军计划’面试时候,一位老师问了我一个生物问题。他问:很高很高的植物是如何把水分运到顶部的?我很慌张,匆匆回答了一个‘蒸腾作用’。老师说:‘是有这个原因,那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我想了很久,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老师也笑了,说科学家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所以还在研究中。我当时想,哇!这也可以吗?但又感觉,清华的老师真和善啊。”

现在,黎雨佳成为了班级的团支书,在策划组织主题团日和支部事务的过程中,她愈发感到学校对集体凝集力和青年思想引导的重视。此外,校园里还有很多“第二集体”。篮球队中,大家向着同样的目标协同作战,都想为系争光,使黎雨佳感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清华的严谨求实,同样使她感到熟悉而亲切。“学习上,各位教授对细节严格要求,令听课者感受很好。”她说:“社工上,各个例会流程清楚,工作要求明确。这些都让我感到清华行胜于言的作风。”

“在这个园子里,有时我会感觉自己确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即便如此,也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黎雨佳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