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的、价值和问题

自1994年4月8日中国和越南在越南河内签署了双边旅游合作协定以来,中越旅游合作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入境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越南来华旅游规模从2010年的92万人次增长到2013年的136.53万人次,3年间增长44余万人次,增幅近50%;截至2018年上半年,按入境人数排列,越南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入境旅游客源国,也是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然而,随着国际旅游业不断深入发展,国际旅游客源的类型、结构、需求不断变化,旅游产品不断开发,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研究即以此为切入点。

1.2.1 研究目的

滇越区域旅游合作始于昆明第一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95年8月,昆明举办第一次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越南自中越正式建立旅游合作协定后第一次组织80多家各类企业到滇参会,并在会上与昆明旅游公司接洽,最终于同年11月成功组织了第一批越南旅游团到中国云南旅游。之后在中国云南和越南旅游机构的努力下,旅行社之间不断签订合作合同,建立旅游合作关系,滇越国际旅游合作从此拉开序幕。

20年来,滇越旅游合作在资源共享、客源互换、设施共建、共同宣传促销、共同开发旅游线路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合作成果显著。当前,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又给滇越国际旅游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湄公河次区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云南已成为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最便捷的旅游通道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亚行“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基础设施开发”项目技术援助(2006年)和“湄公河上游河段(黄金四角)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规划”项目中的重点建设区域。以旅游作为滇越在次区域合作发展中的“先导”领域,通过旅游业的合作与开发,整合资源、人力,协调规划、管理,简化出入境手续,共享第三国客源市场,以旅游带动商品、资本、技术等的流动,为促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圈的形成,大力推进中国西南省份与中南半岛之间的旅游合作。

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将共生理论应用于滇越国际旅游合作,运用共生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探索,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旅游景区和线路管理优化、国际旅游通道的便捷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滇越国际旅游合作问题提供有实际性价值的思路与方法。这也是应用共生理论对旅游活动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应用研究的一次尝试。

1.2.2 研究价值

1.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迫切要求区域市场一体化形成

区域的范围通常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区域经济合作往往需要将不同经济特色的国家和地区组合在一起,但这些经济地区和国家并非总在同一区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正是为了调和不同区域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力主消除国境在经济交往中造成的障碍,促成伙伴国家之间的市场一体化。

多年来,中国云南和越南在推进双边国际旅游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尝试性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畴下,树立起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观念意识。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多重障碍,很难找到能够兼顾各自利益诉求的途径。这正是因为旅游市场的一体化尚未形成。

生物界的“共生”指的是不同的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Anton de Bary, 1879),是几对合作者之间稳定、持久、亲密的组合关系(Dale S. Weid, 1982)。运用共生理论来分析滇越国际旅游合作问题,就是要找到旅游活动中的共生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找到共生的界面,最终实现滇越区域旅游的市场一体化。

1.2.2.2 区域旅游合作的效应有待研究

共生是最有效地获得“共赢”的合作方式,其特质就是追求全局共赢、获得成本优势、实现集成目标、创造先动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钟俊,2001),这也正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想目标。因此,运用共生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效应以及如何发挥区域旅游合作的互补效应与整体效应,打造滇越旅游的共赢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1.2.2.3 区域旅游合作的共生要素和共生关系有待明确

一般而言,共生的要素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11)。在滇越国际旅游区域中,究竟存在多少共生单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相互作用或相互结合?区域外部环境对这些共生要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在滇越旅游合作中建立起更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其研究结果对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2.3 研究问题

根据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的分析,本书拟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的相关概念为基础,运用共生理论来分析探讨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假设滇越国际旅游区域共生关系存在,通过共生理论,对共生系统的共生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共生单元,通过共生单元的质参量指标,判定滇越区域旅游共生系统共生关系的存在,揭示现有共生关系的共生模式,并对其所面临的共生环境和所需要的共生条件进行分析。

第二,在正视区域内各共生要素存在的前提下,研究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从资源整合、品牌建设、利益均衡、理性决策、责任分担、共同监督等方面构建各共生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

第三,实证研究。选取自助旅游为共生界面,通过对中国元阳和越南沙巴目前开展自助旅游的条件、发展模式和管理现状的对比分析,在共生的前提下,提出元阳和沙巴国际旅游合作的思路,试图从小范围的角度来实践“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