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生理论的滇越国际旅游合作研究
- 吕宛青 成竹
- 1443字
- 2020-06-25 07:22:57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本书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的意义在于为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结论的归纳总结提供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所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检验,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1.4.2.1 文献分析
研究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SpringLink等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全面收集了有关共生理论研究、中越(滇越)旅游合作、旅游共生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明确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1.4.2.2 专家访谈
在对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还进行了专家访谈。在选题阶段、研究过程中和研究结束阶段,针对不同时期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研究的初步结果与国内外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研究区域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论的正确性进行意见征询,并作出相应的修正,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借鉴性。
1.4.2.3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和MATLAB应用软件
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是经济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的分析软件。本书主要采用该软件对中国云南和越南共生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所选取的指标包括云南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越南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MATLAB(Matrix Laboratory)是数学应用软件和数学优化技术最小二乘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该方法对中国云南和越南近十年来的入境旅游人次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数据进行匹配,得出关于中国云南和越南过去10年中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数据拟合曲线,通过该曲线的走势可以对未来中国云南和越南国际旅游人次数和收入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预测,有助于了解未来滇越国际旅游区域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1.4.2.4 实证研究
本书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滇越之间地缘、区位、资源、历史渊源、人文要素等优势,寻找滇越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机会和新模式,以实现促进区域旅游发展、提升滇越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目的。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市场已经完成了从原来的“大众旅游”向“新旅游”转型的任务(许峰,2006)(13),这种新旅游的代表形式就是自助旅游。东南亚一直以来就是欧美国际旅游市场钟爱的自助旅游目的地,滇越国际旅游区域中越南的自助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接待能力都胜过中国云南。
本书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选取了中国云南世界遗产地元阳和越南著名避暑旅游胜地沙巴进行自助旅游目的地建设比较研究,试图将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和方式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以供借鉴和参考。
1.4.2.5 问卷调查法
本书通过问卷形式,对中国云南和越南的本地游客以及到中国云南和越南旅游的第三国游客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云南当地旅行社和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与旅游厅等进行发放。调查区域包括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市、丽江古城区和越南老街省等。调查内容包括旅游者的旅游偏好、旅游者的基本信息、旅游者到中国云南或者越南的旅游意愿,以及旅游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调查的对象包括八种类型:①在中国云南境内到过越南的中国人;②在中国云南境内没到过越南的中国人;③在中国云南境内没到过越南的第三国游客;④在中国云南境内到过越南的第三国游客;⑤在越南境内到过中国云南的越南人;⑥在越南境内没到过中国云南的越南人;⑦在越南境内没到过中国云南的第三国游客;⑧在越南境内到过中国云南的第三国游客。
问卷共发出788份,实际回收652份,其中有效问卷648份,有效回收比率为82%。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作为分析滇越共生合作的基本信息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