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A。一般而言,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而言的, 中心不同, 环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生物中心主义的环境是以生物 (包括人和动植物微生物) 为中心的, 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以生态或者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非生命物质) 为中心除人类外的非人类世界

2. 答案: C。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是按照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的; 按照组成人类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的不同, 环境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按照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分为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前者又称自然环境, 后者又称人工环境; 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等划分标准是环境范围的大小

3. 答案: B。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又可以分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前者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后者如煤石油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

4. 答案: D。无限资源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等

5. 答案: C。环境问题, 又称为环境资源问题它包括由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第一类环境问题或原生环境问题, 以及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第二类环境问题, 又称为人为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6. 答案: D。人为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种, 环境污染又称为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是指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投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如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倾倒洋垃圾给我国环境造成的破坏属于工业三废污染中的废物污染

7. 答案: B。按照灰色系统理论, 各种各样的环境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环境友好行为,又称为绿色行为或白色行为; 二是环境有害行为,又称为黑色行为; 三是中性的不好不坏的或者有好有坏的行为即灰色行为环境保护是要鼓励刺激促进白色行为, 预防减少和消灭黑色行为, 正确处理协调灰色行为

8. 答案: C。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9. 答案: A。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 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一建议每年的65, 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 以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努力, 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10. 答案: D。环境科学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54年提出来的, 当时仅限于研究宇宙飞船中的人工环境问题现在的环境科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大, 不仅研究人工环境问题还研究天然环境问题, 但主要研究人工环境问题即第二类环境问题

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D。人为环境是与天然环境相对应的概念, 人为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 体现人类文明的物质环境, 通常由人文遗迹城市公园乡村风景名胜区等环境要素组成天然环境是指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者非人工培育的环境, 通常由森林草原山岭荒野江河大气海洋等环境要素组成

2. 答案: BCD。人为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种, 环境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适当地从环境中取出或开发出某种物质能源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如滥捕野生动植物滥伐森林滥垦土地滥采矿产资源滥抽地下水等环境污染如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

3. 答案: ABC。工业三废污染中的三废包括废气废水废物

4. 答案: ACD。

5. 答案: ABCD。 《环境保护法2条规定, 本法所称的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6. 答案: AB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首先,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环境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其次, 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能够通过劳动和社会性的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 使其更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 必须受到环境的限制和制约

7. 答案: ABCD。历史上的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镇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气喘病事件水俣病事件富山骨痛病事件米糠油事件

名词解释

1. 答案: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 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 答案: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部分, 也叫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 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 故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3. 答案: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4. 答案: 自然环境又称为天然环境, 是指环绕在人们周围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它是与人为环境相对应的概念, 是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非人工培育的环境

5. 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6. 答案: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一般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等

7. 答案: 循环经济 ( cyclic economy) 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 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简答题

1. 答案: 环境问题, 又称为环境资源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

关于环境问题或环境资源问题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环境问题成为政治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 纷纷将环境问题与政治制度国家体制政党体制联系起来,认为环境的恶化是执政党和国家政府的政治失误;

环境问题的状况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逐渐成为衡量一届政府一个政党名誉和前途的一种依据和标准;

各政府部门和政党越来越多地关心参与和卷入解决环境问题的种种活动, 等等

(2) 认为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 环境退化主要是各种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机制的产物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破坏的基本原因

(3) 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等

从总体上看, 当代环境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技术问题国际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 它与许多领域部门行业学科和许多社会组织团体个人都有关联, 更与自然环境的地理条件和生态机制有关, 这就是当代环境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复杂性广泛性累积性流动性地域性多样性和公害性各种环境问题的实质, 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失衡和恶化[2]

2. 答案: 当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因素; 环境保护就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这对保护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目前, 我国的环境质量已涉及国际关系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环境质量已成为衡量国家富强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 创建一个良好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 中国共产党已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而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 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已经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之, 搞好环境保护, 对于开创21世纪的建设新局面和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 答案: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绿色消费主要是指在社会消费中, 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 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 崇尚自然追求健康, 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 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循环经济在社会消费环节的表现是, 要求全社会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1)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类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 在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占世界人口 22%的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绿色消费的理念, 并能扎实地付之行动, 将会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

(2) 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绿色消费, 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 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 鼓励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要逐步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4. 答案: 环境科学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系统研究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包括:

(1) 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结构演化机理和规律, 目的在于使人类改造环境的活动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使其朝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避免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2) 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同环境的物质循环如何保持动态平衡, 使人类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

(3) 研究环境变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包括环境退化的原因污染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些研究可以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4) 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管理的, 等等这些研究可以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立法提供依据

5. 答案: 环境问题, 又称为环境资源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环境问题可分为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 最初, 环境资源法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第二类环境问题即人为环境问题, 后来逐步扩大到第一类环境问题即原生环境问题, 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第二类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 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土壤退化加速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 污染导致海洋生态危机森林面积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大规模生态破坏等其中, 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有: 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6. 答案: 环境问题, 又称为环境资源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环境问题可分为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

第一类环境问题又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是由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又称为人为环境问题或次生环境问题, 是由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有害影响和危害的环境问题这两类环境问题有时交叉发生协同作用, 如大型水库往往诱发地震滥伐森林往往引发和加剧水旱虫灾等

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

(1) 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 简称环境污染, 即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投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统称排污活动) 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如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

(2) 取出性损害或开发性损害, 简称生态破坏或环境破坏, 又称非污染性的损害, 即由于人类不适当地从环境中取出或开发出某种物质能量 (统称非排污活动) 所造成的对环境和人类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如滥捕野生动植物滥伐森林滥垦土地滥采矿产资源滥抽地下水等这两类环境损害有时同时发生在人类的同一项活动中, 如开采矿产资源可能同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7. 答案: 环境标准是国家依法对环境资源方面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它是国家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促进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 按照法定程序制订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它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 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尺度,它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来表示行为准则的界限

环境标准种类繁多, 各国之间也不统一, 我国的环境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分类

(1) 按照适用范围的大小,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 是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 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构成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由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包括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及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的环境保护性能要求

地方环境标准,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标准 (或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未作规定的项目所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或者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由企业制定的并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

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外标准主要是有影响的区域标准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国际公认的有权威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我国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 根据效力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办法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等均属强制性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警戒性标准亦属强制性标准, 其他属推荐性标准

环境各类标准之间存在着客观内在联系, 它们相互依存衔接补充和制约, 在我国已形成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

论述题

1. 答案: 就环境问题而言, 它不是孤立存在的, 要找到环境问题的根源和对策, 必须考察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联系和制约最为密切的就是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这四种因素

第一, 环境与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为了保证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的正常需要, 就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养护但是, 人口的激增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大地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量, 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

第二, 环境与人口环境总是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 人口的增殖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人口增长过快, 会刺激需求和生产, 从而破坏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人口膨胀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它引起了粮食紧张资源破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 环境和发展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发展中国家, 一方面, 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是发展经济, 包括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 生产的增长也意味着取自环境的资源和排向环境的废弃物增多, 因而受到资源可供量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盲目发展生产会造成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比例失调, 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走了一条重发展轻环保, 甚至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道路, 曾经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正是总结了这些历史经验教训之后, 我们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 实际上, 人类环境系统所进行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又是三种再生产, 即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人口增长)、自然的再生产 (资源增殖) 和经济的再生产 (经济的发展) 相互结合和制约的关系世界各国应当全面研究并从总体上把握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 才能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策略

2. 答案: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所谓生态系统, 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1) 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及单细胞藻类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 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的大小, 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终的地位

(2) 消费者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从低级动物直到人类, 都是依赖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消费者又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 等等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为一级消费者; 以草食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二级消费者;以二级消费者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三级消费者有的动物包括人类是杂食者, 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混合消费者消费者虽不是有机物的直接生产者, 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 因而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有分解能力的各种微生物, 也包括一些腐生性动物分解者能把生态系统里的动物和植物尸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 再提供给植物利用分解者的作用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循环, 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 无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自然因素, 如阳光土壤空气等这些无生命物质为生物提供必需的生存条件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组成生态系统的有机的统一体, 并且沿着一定的途径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的流动

3. 答案: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 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 又不等同:

(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 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①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还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 ②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越是高速发展, 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 ③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 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和精神消费, 同时把为建设舒适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④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是人们为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条件进行的生产交换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其本质和核心是满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条件

因此, 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上述关系,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首先, 在环境保护方面, 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其次,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再次, 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方式, 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

最后, 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 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 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人类仅仅当作自然界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

4. 答案: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 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却是以资源的高度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 而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则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企业, 它们消耗了绝大部分资源, 许多企业毫无限制并不经任何处理地排放污染物,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表现在企业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其次是企业自身在经营机制经营技术等方面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 必须深化企业的改革

首先, 企业要做好环境规划, 做到合理布局在我国, 大多数企业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 布局都比较混乱, 造成污染源头多面广, 给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因而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做好环境规划, 企业的建设应当远离居民区和风景名胜区

其次, 企业应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抢占环保制高点”。企业要大力推进工业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换代,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让环保工作积极抢占制高点”,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必须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 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防止国有环境资源的损失

最后, 把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因此, 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发展中注重解决资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提高管理水平, 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工业, 生产绿色产品

5. 答案: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资源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在范围上主要有以下异同:

(1) 环境资源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 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具体, 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 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的定义后, 又具体列举了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分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 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但是, 整个自然界和无限的宇宙空间不可能成为法律保护的客体作为法律保护客体, 除了必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影响以外,还必须是人类的行动和活动 (包括利用经济和科学技术手段) 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那些环境要素, 否则法律的保护便没有实际意义

(3) 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的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 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把人类环境作为法律保护的客体,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功能, 保护生态平衡, 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换句话说, 就是保护环境的质的状态而对于某种作为环境要素的自然物, 人类是以其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维护环境功能中的作用而决定对其取舍的, 并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绝对地加以保护

6. 答案: 环境法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尤其是生态基本规律和环境要素的总体演化规律作为自己的立法基础之一, 生态规律在环境法中运用广泛环境法相关的生态规律有以下几个:

(1) 物物相关律, 是指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或增加一个因素, 都必然对其他部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此规律,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 应将环境保护纳入规划之中在开发利用环境时, 充分考虑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自身的地位和功能, 不能顾此失彼环境规划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是依据这一规律, 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又能使环境优化, 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双赢

(2) 相生相克律, 是指在生态系统中,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定的位置, 具有自己的功能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协同进化, 使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一个稳定协调的统一整体如果任意减少一个物种或增加一个物种, 都可能破坏该生态系统的长链, 造成生态灾难据此规律, 国家应立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并通过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严格实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检疫和进出口制度防止检疫对象传人制度, 同时鼓励人们运用动植物相生规律促进生物协同进化获得丰收

(3) 能流物复律, 是指生态系统中, 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 有一部分散溢出去, 进入环境中的物质或能量则会在环境中不断地循环据此可见, 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 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或不能被环境所吸收降解的物质, 一旦进入环境参与循环, 便会通过食物链关系发生生物浓缩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从而在高一级的生物链条上(如人类) 发生总爆发, 产生极大的危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要求人们遵循能流物复律, 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和能量,防止对危害生态系统的物质如臭氧物质持久性有机物进入生态系统和人类环境为此, 国家确定了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利用的原则, 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强制淘汰落后的设备技术工艺制度, 以及对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的特别管理制度

(4) 负载定额律, 是指生态系统的供养能力和承载负担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其限度内生产生活, 生态系统就能维持或实现良性循环超过了限度向生态系统索取或排放有害物质, 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或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生物可供量和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容纳量就是这种定额的极限据此, 要求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负载定额的范围内, 以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法中规定休海休渔休湖, 禁猎期禁猎区就是为了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环境法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以恢复环境的自净能力, 保护人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5) 协调稳定律, 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量结构和功能通常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复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也越稳定, 生态安全才越有保证因此, 为了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生物多样性, 要求尽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对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则应增加生物多样性, 种草种树,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鼓励人们创造复杂多样的人工生态系统, 改善环境

(6) 时空有宜律, 是指每一个地区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社会因素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即环境的地域性或时空性在开发利用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和遵循其独特性据此规律, 环境法要求,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颁布严于国家标准的环境标准, 而在实施环境标准中, 执行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3]


[1]. 注: 标有★的题目为重点题目, 下同。

[2]. 蔡守秋主编: 《环境资源法教程》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11页。

[3]. 参见窦玉珍: 《环境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