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公安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推动公安事业发展和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公安高等院校(以下简称公安院校)应该如何去办,各级公安机关和各个公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在前行中不断探索道路,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认识,始终是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20世纪80年代起,公安高等教育全面起步,办高等教育、搞学历教育成为当时公安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但是,随着国家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困难,以及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特别是欧美警察非学历化培训对我国的影响加大,进入本世纪以后,一些地方提出公安院校应该走培训的道路,即公安院校不搞学历教育,而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进行公安专业培训,并逐步付诸实施。也有一些地方公安院校坚持认为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学历教育,并逐步形成具有公安特色的公安高等教育体系。前者可称之为“培训派”,认为警察专业的本质是“技能”,没有公安业务技能就不能适应公安工作,培养的人才就是公安机关不欢迎的。后者可称之为“学历派”,认为警察专业的本质是“知识”,没有系统的基础知识就没有发展潜力,公安院校不是培养“工匠”,而是培养人才。在此过程中,随着一批公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学历派”逐渐占据上风,全国公安院校进入大发展时期。

为加强公安院校的实战教学,2008年公安部启动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试点,招收普通高校毕业生进行第二学位、专升本教育,招收退役士兵和拟退役士兵,进行专科、本科学历教育,以通过两年时间的公安专业技能学习,培养“说得过、跑得过、打得过”的实战型人才。公安院校以培训为主逐渐成为主流认识,部分公安院校减少或停止招收本科生,公安高等教育开始向培训方向转型。但也有部分公安院校坚持认为,学历教育是发展方向,公安机关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具有警察专业技能,更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从公安机关人才培养规律来看,应当充分把握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固化的特点,充分运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有利条件,通过公安院校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公安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当然,公安院校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继续强调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实战化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一定的实战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验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公安院校学历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公安院校又转向学历教育,新型“学历派”已经成为目前公安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

近几年来,公安高等教育正显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向高层次教育类型发展。2011年公安学和公安技术被教育部新增为一级学科,2012年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博士点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批准设立。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层次的提升,为教育层次的提升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现行公务员录取条件和专业硕士等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公安院校积极进行教育层次升格,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有条件的院校积极申办专业硕士教育,成为现阶段公安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二是向职业型教育模式发展。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解决了大多数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瓶颈,也为公安院校集中精力办好公安职业教育提供了条件。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是公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公安院校担负的任务就是围绕公安机关实战的需求,以职业素质为导向,以校局合作为基础,努力培养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职业人才。三是向实战化教育方式发展。公安教育是行业教育,公安业务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在打击犯罪、治安管理、维护稳定等活动中,实战能力占据重要的地位。按照“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公安院校努力完善案例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实战化教育模式,以适应公安实战中复杂、综合、多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打造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注重实战动手能力培养成为公安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