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危犯教育转化与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
- 田新民 段晓东 刘重兴 何选才
- 16字
- 2020-08-27 15:40:35
案例六 心理咨询转化自杀顽危犯案例
一、罪犯基本情况
(一)求助者资料。主要包括:
1.人口学资料:秦某,男,1974年7月生,汉族,小学文化,因故意伤害罪判刑14年,2012年7月4日送本监狱入监教育。22岁时曾因故意伤害罪判刑10年,入狱服刑7年(减刑3年),于2005年刑满释放回家,2007年结婚,至今尚无子女,婚后和妻子合伙开一洗脚城。
2.家庭状况:一家人原在农村住,出生时爷爷奶奶已逝,5岁时父亲从部队转业,一家人搬到县城父亲单位居住,父亲在秦某15岁时去世,母亲现年81岁,文盲。一个姐姐已出嫁,系工薪家庭,一个哥哥已婚,开有一小超市。家族无精神病史,无自杀史。
3.学习记录:从小不愿上学,学习成绩差,小学毕业不愿再上学,从此便开始混社会,结交不良少年。
4.社会交际:多是以前结交的不良伙伴和第一次服刑时的狱友。
5.兴趣爱好:抽烟、喝酒、赌博、打架。
6.自我描述:父亲不喜欢自己,简单粗暴,从小常常对自己非打即骂,不仅如此,还常常打骂母亲,所以,从小就恨父亲,同情母亲。虽然现在父亲去世了,但对父亲依然怀恨在心。母亲、姐姐、哥哥对自己都很好,自己再次入狱,怕再也见不到母亲,不能床前尽孝,觉得对不起母亲,很愧疚。和妻子很有感情,除了母亲,妻子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妻子现在提出离婚,自己不能理解,很想和妻子长谈一次,要妻子离婚后,答应做自己的朋友,自己服刑期间能和妻子经常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7.其他特点:面谈一开始,显得不耐烦,局促不安,老是重复一句话“我无能、无用”,觉得对不起母亲,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哥哥、姐姐。会选择一死必成的办法结束生命,认为自杀是勇敢的表现,别人不敢自杀是懦弱。
(二)个人成长史。5岁前和母亲、姐姐、哥哥居住在乡下,从小父亲就不喜欢自己,经常无故遭父亲打骂,上小学成绩不好,更是经常挨打。有一次,父亲打自己时说,“早知道你这样不听话,当年你妈怀你时,真应该下决心打掉你”,事后从母亲处证实,父亲当时确实不想要这个孩子,有过打掉孩子的念头,因母亲坚持才作罢,从此认为这就是父亲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产生了强烈的被抛弃感。小学毕业后,不愿上学。为了躲避挨打,常常白天跑到外面,晚上才回家。慢慢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整天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打牌赌博,帮别人看场子(黑社会性质)。自述这时父亲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已经没精力管我了,母亲只知道疼爱我,也管不了我,哥哥姐姐有时受人欺负,都是我出头帮助摆平,他们也不怎么管我。直到第一次出事被抓,才意识到那么多年都让我白白混过去了,到现在一事无成。和妻子自由恋爱,2007年结婚,妻子比自己小8岁,婚后想到自己一事无成,一直没要孩子。2011年10月,贷款60万元开了一家洗脚城,生意还算红火。2012年4月,因为债务纠纷,两个讨债人晚上把我和妻子堵在家里对我行凶,一气之下我拿起床头一把刀,把对方砍成一死一伤。
(三)精神状态。认知范围缩小,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状态过分集中在悲伤反应和“一死了之”的想法中。情绪表现与内心体验还算一致(说到痛心处泪流满面),有焦虑、抑郁、悲伤等情绪,情感体验为愤怒、敌对、烦躁、失望和绝望、无助等。
(四)身体状况。出现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下降、心悸、头昏脑胀、腰酸背痛、全身不适等。
(五)社会功能。不愿与人交往,听到别人大声说笑心里就烦,喜欢一个人独处,独坐时有人不小心碰到自己,就会破口大骂,内心十分痛苦。
(六)求助者问题自述。苦闷烦躁,感觉很痛苦。自杀念头源于第一次刑满释放后,自己无钱无地位,与别人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外面曾经想到要车压死,结果被司机发现,车停下来了,没死成。这一次判刑后,自杀愿望很强烈,觉得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活了。在看守所用头撞墙被发现。自述有机会就会自杀,不会选择跳楼,跳楼如果摔不死落下残废,自己受罪。会选择一死必成的办法自杀,做到万无一失。只想早点死,入监队死不成,下监区了也要想办法死。
(七)自杀念头产生时间:第一次刑满释放后,这一次更强烈。
(八)自杀念头持续时间:七年(不连续)。
(九)心理咨询师第一印象。这名罪犯并不是自愿来进行咨询的,而是监区经过摸排,确定为危险对象后,才指定让其进行咨询的。该犯眼圈有些发黑,情绪低落,动作迟缓,精神萎靡不振,低头不愿面对咨询师,回答问题声音低,注意力不集中,有不耐烦情绪。提到母亲暗自落泪,觉得母亲年纪大了,80多岁,自己被判刑14年,可能再也见不到母亲了,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内疚,自责,懊悔。提到妻子,有些兴奋,妻子如何对自己好,两个人如何有感情,无话不谈,有什么心事总是愿意和妻子说,尽管妻子提出离婚,仍然愿意和妻子保持联系,做知心朋友,不然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提到父亲,除了恨没有别的,不愿多说。提到哥哥姐姐,觉得对不起他们,也没办法报答。
(十)他人反映。脾气古怪,整天闷闷不乐,不愿和别人说话,老说自己不想活了,别人不小心碰他一下,就冲着别人大发脾气,人人都躲着他。民警观察他整天无精打采,不合群,好和别人发生摩擦,谈话中也多次流露出自杀念头,监区已经将其作为重点管控对象。
(十一)诊断与评估。主要包括:
1.问题产生原因。求助者问题的发生、发展,有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有其社会环境(同学、朋友、自身经济状况等)的影响,本人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思维方式的偏差,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直接诱因,一是母亲年纪大、身体不好,自己又判了14年,担心不能给老母亲送终;二是妻子提出离婚,觉得以前对妻子很好,两人感情深,妻子提出离婚,不能理解。13岁知道母亲怀自己时,父亲曾有打掉自己的念头,产生被抛弃感。这次妻子提出离婚,再一次强烈地感到被抛弃;三是哥哥姐姐在自己第一次坐牢和出狱后,对自己帮助很大,特别是哥哥为自己还了10多万元的赌债,为此,还影响了哥嫂的感情,自己还没有很好地报答他们;四是自己的洗脚城才开张没多久,自己坐牢洗脚城开不成了,花的钱打了水漂,贷款也没办法还了;五是认为自己已经快40岁了,出狱后已经50多岁,想创业已经晚了,又没有小孩,老无所养,不如一死了之。
2.人格特点。内向,敏感,简单粗暴,易忧虑、紧张,追求完美。
3.心理测量结果。COPA(测试版):稳定性62分,冲动性68分,自信心69分,焦虑感70分。16PF:恃强性、敏感性、世故性、适应与焦虑均7分,忧虑性9分。房、树、人测试:有明显的退行行为,逃避未来,精神动力低下,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自卑,有既往失败感和罪恶感,道德性焦虑,自恋人格,对外界持有敌意感,自我封闭,恋母情结。
4.结论。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重性精神病和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
鉴于该求助者的低落心境反复产生,本次发生强度比较剧烈,并已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所以,确定该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初步诊断为抑郁焦虑性情绪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