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内外饰发展趋势
一、环保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要求内外饰零件从选材、制造、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近些年,去塑料化的概念被提出,通过采用天然材料或生物可降解材料与塑料的混合,可以有效规避塑料不易分解的缺点。
天然材料如木纤维、麻纤维,可运用在门饰板骨架、立柱、顶棚、衣帽架等面积大、型面相对平整的非高关注零件上。同时通过与塑料的合理配比,及色彩纹理的合理搭配,也可以使用在可视零件上,体现环保主题。
生物可降解材料则是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材料,如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一种热塑性的脂肪族聚酯,其结构单元乳酸是一种天然的、用途广泛的有机酸。它是以玉米、小麦、木薯等一些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为原料,由其制成的零件产品废弃后,30天内就会在微生物、水、酸和碱的作用下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而是一种完全自然循环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二、轻量化
材料和模具行业的发展,向来都是工艺进步的助推剂。内外饰零件中最重要的工艺,自然非注射成型莫属,比较代表性的有薄壁注射和注射发泡。
① 薄壁注射成型工艺,顾名思义就是减薄注射成型零件的壁厚,此工艺几乎可以运用在所有塑料件上。对于可视外观件,为了避免注射成型缺陷,保证外观质量,推荐壁厚减薄10%以内,材料密度降低15%以内,可实现15%左右的减重;对于非外观件,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推荐壁厚减薄30%以内,密度维持不变,可实现30%左右的减重。
② 注射发泡工艺可分为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两种,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在注塑件中增加气孔,使零件在相同的体积下密度降低,从而减轻重量。受工艺机理的限制,可视外观件多采用化学发泡,非外观件多采用物理发泡。
三、功能多样化
一谈到汽车,人们总会提起“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件,内外饰显得并没有那么受人关注。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渐兴起和无人驾驶技术的蓄势以待,汽车逐步由驾驶体验为主转向乘坐体验为主,内外饰零部件也从以往的装饰件升级为具有功能性、可交互性、智能网联化的新载体。光、电、人工智能的运用,赋予了内外饰零部件新的生命。
不妨让我们畅想一下未来的汽车将会是怎样的:
清晨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出家门,你的座驾缓缓向你驶来,全LED虚拟格栅和OLED前照灯展显出拟人化的笑脸向你打招呼。当你走近车门时,只需通过语音和面部识别,就可以快速解锁上车。
进入车内,在前风窗玻璃上会显示出当天重要日程、天气、交通等基础信息,同时还会显示关注对象的相关信息。在你给出下一步指示后,汽车就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只见转向盘自动折叠收至仪表板中,整个仪表板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表皮或饰件装饰+电器模块+显示屏的布局,而是相互融合、没有明显边界的全覆盖柔性装饰屏。你可以直接在装饰屏上进行命令操作。
当你需要休息时,座椅自动向后移动,靠背调节至你的最佳坐姿,腿托缓缓抬起,气动按摩功能随即启动,仪表板上出风口根据车内温度,自动调节到最佳吹风角度和风速,可变色车窗玻璃根据室外光线强度和温度,自动调节至最佳颜色和深度。
当到达目的地后,语音助手会提前通过座椅振动将你唤醒。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集成在座椅上的感应器,已为你进行了全身状态扫描,如心律、体内含水量、体脂含量、肌肉疲劳度等,同时给你提供一份合理的健康参考文档。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汽车座舱还有商旅会议模式、家庭出行模式、自驾旅行模式等。相信在不久将来,汽车的属性一定会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转向多元化发展。而内外饰零件设计需要更多地从这些需求点出发,同时扩展电控、声控、触控和软件等方面的技术延伸,真正地实现智能座舱和交互内外饰设计,带来更多新功能,提供更多便捷性,让人类快乐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