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华业大楼探秘

华业大楼(摄于2016.8.7)

建筑地址:陕西北路175弄、南京西路1213弄内(交通: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南京西路”站下,步行10~15分钟内到达)

华业大楼主楼(摄于2016.1.2)

建筑特色:大楼由一幢主楼和两幢配楼组成,总体布局呈现“三合院”形式,建筑整体与部分细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西班牙风格并带有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倾向,属于折中主义建筑向现代派建筑过渡时期的作品。

建筑历史及相关掌故:华业大楼英文名为Cosmopolitan Apartments,有些资料中也译成“大都会公寓”,原为老上海著名营造商谭干臣于1928—1934年投资建造(有些资料中也写作“谭千臣”,其于20世纪初在外滩一带通过承包建筑工程发家,后投身于地产业,弄内毗邻华业大楼的若干新式里弄房同为谭家建造),由著名华人建筑师李锦沛李锦沛还曾设计现西藏南路,原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与范文照与赵深合作)、圆明园路原女青年会大楼、清心女中(现市八中学)、大昌街近陆家浜路清心堂;吕彦直去世后接替设计“中山陵”等。设计。

大楼占地14.56亩,建筑面积为18965平方米,建成后设施齐全。主楼入口处曾有漂亮的西班牙式门头装饰(现已不存在),主楼底层设有门厅、访客厅,至今仍完好保留做工精美的玻璃砖天棚,原来还有儿童游戏室及图书馆等。

门厅后设有电梯间,两边深处还各有一部“水泥磨石子”楼梯,楼梯前带有典型西班牙风格的螺旋绞绳式柱子在楼道灯光下的映衬下,为大楼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往上2~8层为居住层,室内配柳安木地板和钢窗(这是当年优质公寓楼的“标配”)。由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卫生设施主人与佣人分开)等组成。9层以上为电梯机房与蓄水箱房。大楼竣工后“租金昂贵”,最初的住户以达官显贵、富商或是富裕阶层的侨民为主。

华业大楼玻璃砖天棚(摄于2016.1.2)

回过头来再讲一段华业大楼开发商谭家人的故事。就在华业建成后,谭干臣一家便搬入华业八楼,后谭家财产都由儿子谭敬继承(谭敬的舅舅就是与阮玲玉结婚的唐季珊)。谭敬这位“富二代”是当时十分出名的收藏家和体育爱好者,其收藏的珍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有部分通过其本人捐献的方式入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其还曾组建东华体育会,会址在原来南京西路“新成游泳池”的位置,曾红极一时。

曾经在华业大楼居住过的名人有:李健吾(作家、戏剧家)、俞振飞(昆曲表演艺术家)、金山、张瑞芳、王丹凤(电影表演艺术家)、沈秋水、陈钢(音乐家)等。公寓顶楼后来还曾被用作单身男宿舍,据当事人回忆,“麻将、火锅、单身汉的不羁和华业的秀丽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光阴如梭,大楼至今已走过了八十余年的岁月光景,住户从最初的达官显贵到稍后的文艺界精英……唯有公寓依旧静静地矗立在这个喧闹路口旁的深弄之中,向每一位从其身旁经过的路人诉说着过往的“非凡身世”。

“水泥磨石子”楼梯及西班牙风格螺旋绞绳式柱(摄于2016.1.2及2016.12.4)

谭敬(左)与李锦沛(右)

华业大楼现仍主要作为居民楼使用(摄于2016.1.2)

链接阅读

八仙桥青年会位于西藏南路123号,原为上海基督教青年会(1900年由R.E.Lewis等人联合中国教会人士创立)大楼,该机构曾先后在现南苏州路、南京东路、四川中路等地设立会所,后随会员人数增多,遂于1929—1931年在今西藏南路八仙桥地区建造新楼,新楼由李锦沛、赵深、范文照合作设计,外立面具有较为浓郁的中国风格。大楼竣工后里面曾开展过许多社会活动。另,本章节中写到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下属“八仙桥支行”也曾在该楼底层营业。

八仙桥青年会大楼(摄于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