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教你学管理(全8册)
- 哈佛商业评论
- 1099字
- 2025-04-18 10:55:51
序
颠覆还是被颠覆
全球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企业寿命也因大环境的剧烈变动而日渐缩短,颠覆性创新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每一项研究都受到广泛关注,企业家们都希望从他的研究中找到反颠覆的良方。
克里斯坦森的理论启发了西方整整一代商业领袖,也激励着大洋彼岸新兴市场的新一代创业者和企业家。特别是在中国,当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缺乏资金、资源的一批年轻创业者,在克里斯坦森的创新理论里寻找强大的思想和实践武器。尤其是中国互联网业的年轻创业者,他们渴望将中国市场长久以来划定的行业边界和规则一一打破,成为横空出世的“颠覆者”。身处传统领域的昔日成功者,眼见这些带着最新技术与全新思维的新生力量来势汹汹且生机勃勃,也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避免“被颠覆”的命运。因此,无论是想做颠覆者还是反颠覆者,你都该认真读一读这本《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精选的克里斯坦森作品集。
在本作品集开头的《克里斯坦森:我只有一套理论》这篇专访里,克里斯坦森系统介绍了“颠覆性创新”的理论起源与实践、不同行业的理论应用,以及该理论在个人生活当中的实践方法。在随后的《颠覆求生》一文中,克里斯坦森与哈佛商学院的访问学者马克斯维尔·韦塞尔(Maxwell Wessel)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企业权衡近在眼前的一次颠覆是否会取代现有的商业模式。同时,他们还给出了企业该如何提升优势的应对之策。
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之余,克里斯坦森也将目光转向了那些即将发生颠覆性创新的行业。2013年,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颠覆咨询业》一文,预言咨询业即将面临颠覆。克里斯坦森以同样为专业服务类的律师事务所为例,生动描绘了咨询公司面临的变革与风险。他与另外两位合作者建议,咨询公司要想摆脱被颠覆的命运,就要加快服务的产品化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学习和应用。在《行业巨头如何自我颠覆》一文中,克里斯坦森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董事总经理鲍达民一起接受HBR采访时,进一步阐释了对咨询业的看法,并提及麦肯锡方案的创新来自该公司在中国建立的消费者洞察调研数据库。
2014年,克里斯坦森将目光聚焦于更宏大的话题:为何大公司坐拥巨额现金储备,却不愿对创新进行投资?在这篇名为《资本家的窘境》的文章中,克里斯坦森及研究合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已经陷入窘境——公司青睐能削减职位的效率提升型创新,却对能带来工作机会的市场创造型创新敬而远之。他们提出,资本不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人们必须找到新的工具来评估创新和投资机会,而不是继续依赖财务指标。
我们期待这组关于克里斯坦森的文章,能帮你更加系统性地了解“颠覆性创新”这一理论,并将之更好地应用于商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