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秦人都是工作狂

大功和天大功劳,是有明显差距的,这远远超出了治的想象,不由得大喜。

“当真?”治惊喜无已。

“你也不好好想想,目今是甚世道?”潘瞪了治一眼,很没好气,数落起来,道:“战国大争之世,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哪年没有仗打?打仗打的是甚?是钱是粮。钱和粮,其实都是一回事,有钱就有粮,有粮就有钱。”

潘右手一伸,道:“你坐下吧。”

“谢姨夫。”治满心欢喜,跪坐在潘对面。

“钱和粮,永远都不够用。”潘接着,道:“自从商君变法以来,大秦日渐强大,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以及王上,共四代人,一直在为开关东出,一统天下而努力。特别是王上继位以来,和山东列国连番大战,先是破韩魏,再败楚国,又破齐国,一统之势渐成,这时候王上最想要的就是有如山的粮草,如汪洋般的金钱。在这时节,献上这巧夺天工的好犁,能不是天大功劳么?”

经过他这么一说,治的眼睛一片炽热,亮得吓人。

自从商君在秦国变法成功后,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历代国君都有开关东出,扫灭列国,一统天下之雄心。特别是秦昭王继位以来,大举东出,败韩魏,破楚国,干掉齐国,天下人都知道,一统之势渐成。

在这节骨眼上,曲辕犁横空出世,会使得秦国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粮草,秦昭王一定会大喜,会厚加赏赐。

“姨夫,天大功劳我们岂能让小竖子得到?得想想办法。”治舔着嘴唇。

“很难。”潘没有立即表态。

治一听就懂,潘这是在要好处,忙笑道:“姨夫,您但请宽心,我能忘了您的好么?我可是您侄儿呢。”

潘欣慰的点头,道:“明日我要到你们东阳里给羽家授田,正好把这事也给办了,你要如此如此……”

“妙计妙计!”治大拇指一竖,快把天捅破了,击掌赞叹。

潘很是得意,拈着胡须微笑。

“可是,小竖子手里有一份契券。”治紧拧着眉头。

“契券?怎生的事?细细道来。”潘眉头一立,很是不悦,计策都定下了,你竟然还有事没有说清楚。

治忙把叔向立契券之事说了。

“让叔向一口咬定,那是伪造的,你能做到么?”潘问道。

“能!”治眼前一亮,大喜,道:“叔向和我是同谋了,他没有退路,只能作伪证。”

“那就好。”潘欣喜道。

……

叔向家,治到来,叔向忙把治请进去,请治坐下,给他送上热汤,好生侍候着。

“叔向,明日你要一口咬定你未立契券,那是伪造的,你能做到?”治厉声问道。

“田啬夫,作伪证那是罪上加罪呀。”叔向一脸惊惧。

“你目今还有退路么?”治冷笑道:“你和我已经是同谋了,事机败露,我固然难逃秦法严惩,你也好不到哪去,你一定会家破人亡的。”

叔向苦涩的道:“但凭田啬夫吩咐。”

……

昨晚上太惊险,心神大耗,赵宸这一觉睡得特别沉,一觉睡醒,已是日中时分。

穿衣起来,洗好脸,用干净的麻布沾少许盐巴擦拭牙齿,算是做好了口腔卫生,这时代没有牙刷,做口腔卫生真是麻烦,还不舒服。

更让赵宸感到不习惯的是,包头,用一块陈旧的青巾把头发包起来,在额前打一个结,这就是“诮头”,看上去有点象陕北汉子的包头。

赵宸还未成年,没有资格束发,只能用诮头。

“真不舒服,要是能剪成短发就好了。”赵宸十分怀念现代的短发,既清爽又省事。

但是,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他绝对不敢把头发剪短,那会被当作另类处决的。

收拾好,妹妹已经煮好小米饭,炒了一份醋溜白菜。莫看赵萱年幼,这学习能力超级强大,昨天看赵宸炒了两回,竟然学到家了,炒出来的醋溜白菜很好吃,让赵宸赞不绝口。

原本是想今日去县里借田牛,时间这么晚了,自然是不行了,赵宸见柴禾不多了,就带着弟弟妹妹去村后的小陈山上打柴。

此时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夫们热火朝天的忙着整地,瞧他们那样儿,恨不得一天把一年的活儿干完似的。

“叔,忙呢。”赵宸冲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打招呼。

“忙呢。”这个汉子抬起头说一句话,又低下头忙碌去了,仿佛赵宸不存在似的。

“婶,忙呢。”又遇到一个正在忙碌的中年妇人,赵宸笑着打招呼。

“忙呢。”妇人抬头打声招呼,又低头干活去了,没有多余的言语。

就这样,赵宸顺着村中小径,一路走过去,遇到乡邻打声招呼,乡邻们简短的回应一句,就低头干活了,连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这都甚人呢,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就不能闲聊几句么?”赵宸在心里埋怨起来。

直到出村了,也没有乡邻和他多说一句的,这让赵宸很无语,闲聊一句又不会死。

“等等,这大概就是后人骂秦国‘道路以目’的真相吧?”猛然间,赵宸想起了后人骂秦国的一项罪名:道路以目。

道路以目,这个词现代人一点也不陌生,是说秦法严酷,秦人害怕,见了面不敢说话,打个眼色就算打过招呼了。后人振振有词,认为这是秦国残暴不仁的大罪。

目今,赵宸经过一路的道路以目,总算是明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了。

“其实,这是说秦人奋发,秦人是工作狂,秦国生活节奏太快,连闲聊的时间都没有,见了面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赵宸抚着额头,回想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那么多人干活,就没有一个人有多余的话,更没有见到闲聊的,这在现代社人难以想象。

要是放到现代社会,田间地头,大街上,哪里不会遇到闲聊的人?

“不到秦国不知秦国的真实情况,也不知多少历史真相被掩埋在历史长河中。”赵宸回想起在秦国的所见所闻,对秦国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人都说秦法严酷,不近人情,但是,赵宸从《日书》上可以看出,秦法很有人情味,温情脉脉。

事实上,随着出土的秦简越来越多,我们对秦国的认识正在逐渐改变,有了新的认识。

战国时代打柴都是用挑的,不是用背的,赵宸感到很不习惯,把柴禾捆好,扯了两根山藤从下面绕过,当作背带,背在背上,感觉舒服多了。

弟弟妹妹很好奇,跟着他学,发现方便多了,很是兴奋。

三兄妹背着柴禾回去,路上倒是惹来不少农夫的异样目光,更有人问道:“小宸,你这是打柴么?”

“我这是背柴。”赵宸回答。

“背柴?似乎挺不错的样了。”有农夫看着三人轻松的样子,有些心动。

有人过来讨教,赵宸没有隐瞒,一一说了要诀,有农夫去山上打柴,学赵宸的模样背柴,兴奋的大叫起来:“轻便多了。”

这不是废话么?背比挑更省事省力,人更舒服。

有了人样,就会有学样,不少人学赵宸背柴,没多久,这事就传遍东阳里,很快的,东阳里的人不再挑柴,而是背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