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二:小心陷入对方“套套逻辑”中的怪圈

互为补充条件的套套逻辑

一个瘦得像麻杆一样的人问一个胖得像气球一样的人:“你怎么会变得这么胖?”胖子无奈地叹口气,回答说:“因为我每天都在吃,我吃得太多了……”话没说完,瘦子就大惊小怪地说:“你为什么要吃那么多呢?”胖子翻了翻白眼说:“不吃饭没有足够的热量,我不就饿死了?”

上面这段话里的逻辑是不是很熟悉?再来说一个人人耳熟能详的段子:“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当然是先有鸡了,没有鸡下蛋,哪里来的蛋?”“那这只鸡又是从哪里来的?难不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那估计还是先有蛋吧。”“没有鸡下这只蛋,这只蛋难不成是土里长出来的?”

无论是胖子和瘦子的对话还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反映的都是同一条逻辑,那就是所谓的“论证循环”,又被称为“套套逻辑”。“套套逻辑”是逻辑谬误的一种,当论述者为了论证自己的某项主张,提供了看起来新颖实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证据的时候,就是在利用“套套逻辑”将对方逼入一个无从反驳的境地。

辩论赛场上的辩手们在关键性的时刻经常会使用“套套逻辑”来回避一些尖锐的难以回答的问题,成功绕过对方的追问。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被“套套逻辑”所忽悠,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对方设定好的逻辑怪圈。

老方在一所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已经有很多年,尽管有着多年教龄,老方的教学方法却经常为学生诟病。这是因为,每次在讲解新课文的时候,老方只一味地将辅导资料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黑板上,叫学生背熟,却从不加以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在讲解选择题的时候,老方就只会念答案,而从来不会跟学生解释对错背后的原因。

一次,一个好学的学生忍不住当堂问了一句:“请问老师,为什么这道题要选择C?”只见老方顿了一下,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因为其他A、B、D都是错误的,所以C才是那个正确的答案。”学生愣住了,只觉得荒谬至极,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反驳的话。

老方堂而皇之地用“套套逻辑”忽悠学生的发难,实在不值得提倡。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会在一些琐事上犯“套套逻辑”的错误,陷入怪圈中无法挣脱。

当我们一不小心陷入“套套逻辑”的怪圈中去的时候,言语上吃点亏还是小事,怕就怕被强行洗脑,挣扎在思维的泥泞中逐渐失去了自我,到时候,你很难预料到迷失了的自己会遭遇些什么可怕的事情。

媛媛在上段恋情无疾而终之后,很难走出失恋的打击,也很少产生再谈恋爱的兴趣,直到遇到了李杨,她才改变了想法。从见到李杨的第一面起,她心里就莫名觉得,这次自己终于遇到了对的人。在媛媛的主动下,李杨终于变成了媛媛的男朋友。从此以后,两个年轻人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李杨心里知道,他的确很喜欢媛媛,但是这种喜欢算不算爱情,他却分辨不清楚。之所以答应和媛媛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媛媛的感情太炙热叫人无法拒绝,另一方面是因为媛媛对他实在是太好了,而他也习惯了这种好。自从与李杨在一起后,媛媛虽然感觉很幸福,总有点患得患失,也许是因为上段失败的感情给她留下的阴影太深。

媛媛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问李杨:“你爱我吗?”李杨也总是习惯性地回答:“当然了。”听到这个回答,媛媛却不满足,她会继续追问:“你为什么会爱我呢?”李杨微笑着回答:“当然是因为你值得我爱了。”通常李杨话音刚落,媛媛便立即接道:“那我究竟哪些地方值得你爱呢?”每当媛媛问出这句话,李杨便会回答:“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李杨并不清楚他对媛媛的感情是不是真正的爱情,所以他从不正面回答媛媛的问题,而是通过“套套逻辑”去回避她那一系列的提问。将“套套逻辑”运用到日常对话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说的话并没有表达明确的观点和态度,甚至出现了空洞无物,却让人无可辩驳,无话可说。甚至可以说,巧妙地夹杂了“套套逻辑”的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错。

“套套逻辑”之所以会具有那么强大的欺骗性,在于它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但是这一套听起来无法辩驳的逻辑并不能证明什么,它只是一种常见的回避问题的方法,和一种普遍的忽悠人的方式,只要你能厘清思路,坚决不上“套套逻辑”的当,你就不用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个怪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