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导 语

有关本项研究的基本背景文中有清楚说明,这里不再赘言。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原本不是项目的承担者,而是作为专家参加了一次项目咨询会。当时项目进展陷入胶着:各资源环境管理部门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很多统计指标,但缺乏有效整合的手段,因为资源环境主要指标体系的框架尚没有搭建起来。我在会上对研究内容及其体系组成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随后则接受了国家发改委的委托,承担起指标体系整合的任务。

当时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要尊重各个部门的意见,把它们所提出的统计指标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则要保证整个指标体系的科学组成,从实施出发体现简洁性和可操作性。为达此目标,我们借鉴了国际上的已有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和当前关注的重点,形成了一套四大板块、两层架构的指标体系。然后借助于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与各个部门积极协商,处理好部门指标纳入与国家层面指标体系整体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解释做了仔细清理,同时还通过试运行对各项指标的数据可得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最终我们不辱使命完成了这项任务,提出的主要指标体系得到项目委托单位和国务院会议的认可。

随我一起参加此项课题研究的人员,一部分是来自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节能处的几位专家,如蔡治华、蒋靖浩、张云鹏等;另一部分是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就读的博士生王依军、高亚春和硕士生马爽,在国际经验归纳方面还曾得到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於方博士的支持。此项课题在国家发改委获得2010年机关优秀研究课题二等奖,两位博士生后续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受益于对这个项目的参与。但比较遗憾的是,尽管我们从设计到试运行做了大量工作,时至今日,这套体系一直没有公开运行。

为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国务院2008年8月专门召开会议,提出“要从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的高度,来看待资源环境统计问题,设计一套能够真实反映我国资源环境变化、国际可比的统计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做出贡献”。

为此,国家发改委组织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委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分解课题研究内容,由各个研究小组提出初步研究报告,然后汇总整合,经过几轮讨论研究,最终构建出一套“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的“中国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并上报国务院。

2010年8月国务院召开会议,对所提交的资源环境主要统计指标体系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考虑到此项工作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决定按照“内外有别的原则”,“先在内部试行,供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参考”;同时要求国家统计局据此抓紧“统一数据口径,做好数据间的衔接,规范数据公布工作,确保有关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报告就是对此项研究成果的综合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