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企业异质性与国际贸易:自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

3. 1 引言

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理论从宏观向微观拓展———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把企业异质性引入模型假定,分析异质性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了新新贸易理论,其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是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是围绕生产率这一核心范式展开的,但是对于传统理论的实证研究因为生产率测度的困惑而只能停留在对贸易流量的测度和分析上。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引入可测度的企业生产率,弥补了国际贸易理论在实证研究发展中的不足,并拓展了比较优势新的来源的研究,即企业的异质性和组织管理方式。本文将从生产率这一核心范式入手来考察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供给决策,试图从新新贸易理论的视角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贸易利得的实现。

企业生产率与企业的出口行为,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本土企业也经历了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速融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但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中国本土企业却更多地从事低技术、低附加值、高环境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活动。这种仅仅依靠扩大企业出口贸易容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只有优化中国本土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生产率,才能使中国本土企业在全球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来指导我国贸易战略的调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部分从微观企业层面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找到新新贸易理论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契合点,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研究采用浙江省2001—2003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供给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Heckman两步法建模,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考察企业出口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发现,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会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一旦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将从出口市场中积累学习经验,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最优出口供应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该研究为中国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本部分接下来的安排为:3.2节为文献综述;3.3节构建企业最优出口参与和出口供给的理论模型;3.4节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5节构建实证模型并讨论计量方法;3.6节分析实证结果;3.7节总结全文,讨论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