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VR经济的春天已经到来

01 经济学家不懂VR技术,却嗅到其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传统企业转型与升级”商业论坛上,一个VR创业者如同打了鸡血般,他对VR经济的未来十分乐观。然而,对于目前VR技术不完善、内容匮乏等诸多困境,他并不讳言。

不过,该创业者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他对VR的未来的看法:“虽然经济学家不懂VR技术的原理,但他们却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VR技术的市场前景,甚至嗅到了VR技术的巨大商业价值。”

在该创业者看来,VR技术不仅拥有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同时还可能引发网络交互形式的革命。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VR不仅具有沉浸感,还可以应用到诸多领域,如军事、娱乐、设计、展览、教育、工业、医疗、旅游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VR到底是什么

从某种角度来说,VR的商业价值的确是不可估量的。当资本如同海啸般冲进VR领域时,VR板块的股票随即大涨,这与VR本身的潜在商业价值存在巨大的关联。这就是经济学家不懂VR技术,却嗅到其巨大商业价值的一个关键原因。

既然VR如此重要,可能读者会问:什么是VR?VR就是虚拟现实,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缩写。相关资料显示,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虚拟世界,为用户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身临其境,可以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如果读者觉得该定义过于学术化,那么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解释,或许您就明白了。2014年3月8日凌晨2:40,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称: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航管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的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

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寻找,但MH370至今仍下落不明。在MH370飞机失联事件的原因调查中,警方将疑点集中在当班机长扎哈里身上,其中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机长家中的飞行模拟器。

为此,英国的《每日邮报》报道了此次事件,马来西亚官方已经把马航失踪航班MH370的机长扎哈里列为调查的“头号嫌犯”。

据马来西亚官方介绍,警方调查人员已经完成了对MH370航班上每一个人的情报分析以及170多次相关采访,最终的结果表明,只有53岁的扎哈里存在重大嫌疑。

当然,此项刑事调查并不排除MH370航班可能因为机械故障或者恐怖主义而消失的可能性。不过,据马来西亚警方介绍,一旦飞机是由于人为因素而消失,扎哈里将是最大的嫌疑人。

马来西亚警方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马来西亚特别调查小组是在进行了170多次的访问后,才把怀疑的目光放到扎哈里身上的。

马来西亚特别调查小组认为,扎哈里没有为未来进行打算,而且家里的飞行模拟器显示,扎哈里曾策划了一条飞往印度洋南部的航线,该航线最后在一个有小跑道的小岛上终止。这样的证据显示,作为机长的扎哈里是有可能实施该行为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飞行模拟器本身就是一套虚拟现实设备,也是诸多航空飞行员学习飞行技术的必备工具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虚拟现实技术早已运用在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

相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一直致力研究虚拟战场系统—SIMNET。

该虚拟战场系统主要是提供坦克协同训练,可联结200多台模拟器。另外,虚拟战场系统利用VR技术可模拟零重力环境,已成为非标准的水下训练宇航员的一种方法。

2014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历时7年,成功研发了一套计算机兵棋系统。该系统可真实模拟陆战、海战、空战、特种作战和后勤保障、执行民事任务等,可以真实反映未来战争的基本情况。其实,该系统也是一套较为复杂、专业的虚拟现实系统。

VR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VR的发展史就不难了解,VR发展到今天,已经历了数十年。早在1957年,电影制作人莫顿·海利希(Morton Heilig)就开发出了体积庞大、构造复杂的VR设备—Sensorama。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个VR设备。随后,该VR设备被美国空军看中,协助美国空军以虚拟现实的方式进行模拟飞行训练。

的确,在漫长的岁月中,研究者对VR技术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发展。直到1994年,日本游戏公司—Sega和任天堂分别针对游戏产业而推出SegaVR-1和Virtual Boy产品,才真正地让VR技术落地。

从第一套虚拟现实系统—Sensorama VR设备的出现到2016年,关于“VR产业元年”的讨论已不止一次,甚至已经有过三轮了。

在一轮又一轮的火爆与沉寂中,VR技术的商业价值逐步显现。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因为复杂的VR技术,所以才有了VR技术的漫长发展史。

时至今日,当研究者和媒体纷纷把2016年视为“VR产业元年”时,关于VR经济究竟能走多远的争议再一次升温。

纵观VR历史,VR经济的第一次产业浪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幻小说风靡全世界,同时还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相关的实物雏形,随即引发了各国军方和民间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VR经济的第二次产业浪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此时,VR技术已逐步走出实验室,并有相关产品推向市场。美国VPL公司的创始人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由于热衷VR创业,因而被誉为“VR之父”。

VR经济的第三次产业浪潮出现在2016年。VR技术在近60年的发展和完善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商业落脚点。

当然,研究者和媒体质疑VR经济的商业前景以及VR经济究竟能走多远,这与VR产业的现状有关。

对此,在《与30年前相比,这波“VR元年”看起来更加乐观》一文中,学者奥尔特(Alter)客观地分析了VR经济的未来。奥尔特撰文写道:“毕竟如今的VR设备并没有彻底脱离20世纪80年代的形态,甚至连商业化的模式和突围领域都相差无几。现阶段的VR究竟是爆发的初始期还是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阶段,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至少对比30年前来看,情况要更加的乐观。”

从这三波浪潮中不难看出,时至今日,VR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见图1-1。

图1-1 VR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VR技术体系的成型期

VR从概念到技术体系搭建完成用了约40年的时间。研究发现,在第一阶段,VR的发展主要是让VR概念找到了技术支撑并完成落地,VR用户不再是各国军方,其用户已经延伸到民用等领域。不过,由于此阶段的VR设备成本过高、体积较大、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因而影响了VR技术的商业推广。

第二阶段,VR硬件研发期

在VR完成技术体系搭建后,VR迎来了一次产业热潮,自此进入了大概20年的硬件研发期。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营者都在致力于设计和研发更为轻便、用户体验更好的VR产品。

自1995年至今,VR设备不再是以前眩晕感极强的笨重设备。事实证明,如今的VR设备已经变得十分轻便,而且价格低廉,如PC头盔、VR手机盒子以及VR一体机。

其中,PC头盔的代表产品为Oculus Rift,该设备的画面好、沉浸感较强,但其缺点是该设备必须与计算机相连接,因而其移动范围无疑受到了限制;VR手机盒子的代表产品为三星Gear VR,该设备易于携带,但其缺点是由于该设备与相关设备的匹配度等限制,因而画面体验感相对较差;一体机的代表产品为IDEALENS,该设备的体验无时空等限制,因而视觉效果非常好,但其缺点是仍未达到令用户满意。

当下形态各异的VR产品与2007年的手机市场非常相似。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传统企业的经营者,若能创造出让用户享有极致体验感的硬件设备,无疑将抢占VR市场。

在《了解关于VR的一切》的报告中,德意志银行把VR的现状写在该报告的第一章,足以说明当前VR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德意志银行还对当前VR的生态系统做了详细的归纳,见图1-2。

图1-2 当前VR的生态系统

读者可能会问,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当前VR技术的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为此,德意志银行深入研究了历史上新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市场形成后发现,其中有两项新技术的发展轨迹适用于VR技术:第一项技术是互联网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项技术是智能手机的普及(2007年至今)。

从这两项技术的发展轨迹来看,特别是从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来分析,未来10年,VR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乐观,究其原因,智能手机的应用和生态系统有效地推动了VR技术的向前发展。

纵观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在2007年以前,智能手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2007年苹果iPhone被推出后,真正的智能手机时代宣告来临,其引发的智能手机创新一直持续到今天。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容易被媒体和研究者批评,苹果iPhone也是一样。第一代苹果iPhone被推出后,立即遭到了媒体和竞争对手的横加指责,他们称苹果只是将iPod与普通手机整合在了一起而已。从表面上分析,这属于“增量式创新”,而不是“革命性创新”。

大量事实证明,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其最初的发展较慢,而后逐步普及,最终呈现爆炸式增长。在第一代苹果iPhone被推出后,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苹果与谷歌的激烈竞争推动了智能手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极大创新,从而激活了美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见图1-3。

从图1-3可以预测,VR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无疑是非常乐观的,当前已出现了数款支持台式机的VR设备以及大量的移动VR头盔。未来的VR市场同样会出现类似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短暂的开发周期和频繁的产品发布。

在这个阶段,资本犹如闻到腥味的巨型食肉动物,无疑会集中向硬件研发企业投资。比如脸谱以20亿美元并购Oculus,从而举世瞩目。在中国,作为中国第一家VR设备生产商的蚁视科技,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发布了7款VR产品,足以说明VR硬件目前的火爆。

图1-3 美国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发展轨迹图

在融资方面,蚁视科技也屡屡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2014年5月,蚁视科技获得PreAngel天使轮数百万元的投资;2015年12月,蚁视科技获得高新兴3亿元的投资。

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在单个项目上,风险投资公司能够投入上亿元,自然是这些投资机构非常看好VR技术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这表明风险投资公司对VR技术的信心和期待是相当高的,否则也不会通过抢占硬件端来布局VR战略。

在进行VR硬件设计和研发的同时,自有VR内容也被提上日程。一般来说,在VR内容的提供方面,VR设备商往往是依赖自有平台。

纵观VR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自1995年至今,VR设备的内容往往都集中在设备自带的视频片段或者游戏这两块。比如暴风魔镜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暴风魔镜将暴风影音专属应用作为其支撑。2015年4月,暴风魔镜赢得松禾资本、华谊兄弟、爱施德硬件1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6年1月,暴风魔镜再次赢得中信资本、科冕木业、天神互动、暴风鑫源2.3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暴风科技拥有海量的影音视频,同时凭借虚拟现实迅速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暴风科技上市之后连续涨停的次数达29次,最高股价达到327.01元/股,是发行价7.14元/股的45.8倍。这样的市值表明,VR设备的内容也是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暴风魔镜能够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产品快速更新和低价格策略;第二,丰富的自有内容,见图1-4。

图1-4 暴风魔镜的两大“撒手锏”

有研究者更是直言:“如果没有丰富、优质的内容,就无法让用户真正体验VR的乐趣。”这样的观点是非常客观的。在暴风魔镜已经建成的VR平台上,暴风魔镜拥有VR影视资源2万多部、全景视频700多部、VR游戏100多部,并已与美国狮门影业、传奇影业等影视公司达成合作。[1]

截至2016年3月,暴风魔镜的销量已突破了100万台,成为中国VR行业的领先者。这样的业绩足以证明,硬件产品由于拥有了自有内容的支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销量,用户更偏好能有更多内容的产品,资本也更倾向于该类硬件平台。

第三阶段,开放平台、注重服务期

众所周知,目前的VR仍处在硬件研发、内容相对缺乏的第二阶段向开放平台、注重服务的第三阶段递进的过程中。

这样的现状无疑意味着,VR的形态还没有出现主流样式,其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依然较差,甚至还有的不兼容;其内容提供者由于各自为政,完全依赖自有平台提供影视作品、游戏;其服务也参差不齐。尽管各大企业正在积极地布局线下体验店,但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为了完善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谷歌高调宣布:将以安卓的模式开发VR操作系统,并采取开源的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有学者撰文称:“未来会不会将其打造成VR时代的安卓系统,我们拭目以待。”

尽管2016年被誉为“VR产业元年”,但作为VR产业来说,仍处于阶段过渡期。在该阶段,多家科技企业已占据大部分硬件设备市场,“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想要将硬件作为突破口非常困难;从内容来看,已经由自有内容发展到多样化内容提供,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从内容入手;从应用服务来看,更加注重线下服务,如体验店等”。


[1]董毅智.VR时代的竞争路径。法人,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