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介绍政治制度与宣传主权在民
鸦片战争之前,关于欧美政治方面的介绍始自传教士在自己个人著作和报刊中的零星介绍。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卷七有文: “ (花旗国)无王,乃为国内大富大才之人所治,其有两个大议会,属其第一会者有一位尚书,或曰总理者,又出每省有两位大官,其总理者,在任只四年,每四年,必立一新总理者,其各大官在任六年,然后致职而他人当之也。其总理及大官等皆为众百姓所选而立者也。属其第二会者,有大官二百位,即全国内每四万人中出一人以入此会,若日后国内之民生多,则每五万人中必出一人以入此会。属第二会之官都只两年在任,伊等亦为各省之百姓自所选也。凡国内之大事,要先送之到第二会,此会各官商量后,又要送之到第一会,然后可定谕。既定谕明白了,则总理乃签之,而就发之通于全国也。这样的朝政虽然为似乎不治,到底其甚有次序,而花旗国少有作乱,少有暴虐也。”[37]这大约是国内能见到的最早在中文报刊上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介绍。[38]
时至晚清,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认识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从文化上仍然对西方人持排斥态度甚至持有偏见,谈及他们的容貌都是“羊眼猴面”,马礼逊记述“对所有外国人的厌恶是支配中国人的首要特征”。[39]
有感于此,传教士郭士立开始转变策略,苦心孤诣,用展示西方文明的方式扭转“骄傲自大”的中国人心中“蛮夷”的形象。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介绍了许多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制度文化,同时强调欧美政治充分赋予人民自主之权的特点。比如《拿破仑戾翁》详细介绍了法国革命。 《北亚默利加辨国政之会》介绍美国国会。1838年连载三期的《英吉利国政公
会》集中介绍英国政体。 “英国‘国政之公会(即议会),为两间房,一曰爵房(即贵族院),一曰乡绅房(即平民院)’。公会握有重权,未经其讨论决定,不得立法。对法律, ‘公会未废之,国主不弛法也。变通增减、因时制宜之处,惟公会所办理。然王可以或屏弃、或允从也’。”[40]。前文已介绍《自主之理》关于言论自由的论说,但正如洛克所说,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41]。该文还讲述了英国立国之基础在于个人权利,法律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约束的作用,立法之目的在于保障个人的权益。而在法律制度方面,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还介绍了一个新概念———“批判士”,即今天所谓的陪审团。 “这种开庭审理案件和陪审团的概念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闻所未闻,当时中国的民间审判程序主要是在各级衙门进行的,听审极为罕见,除非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才允许百姓听审。 ‘批判士’的概念也是以西方司法知识传播的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中文期刊中,它是‘陪审’一词的最初来源。”[42]
洋务运动以前对欧美政治制度的介绍,除前文外还有一篇重要的文章,即《遐迩贯珍》的《花旗国政治制度》。 “该文是这一时期除裨治文1844年再版的《亚美理驾合众国志略》之外,对美国宪制介绍最为权威的一个文献。作者对美国宪制中的国会制度、总统制度及司法制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美国宪制与英国的不同做出了比较,指出英美两国宪制在主权在民、以法治国方面是一致的。文曰:于是参观英国、合郡国政制大略相同。两国权柄皆由庶民所出,所秉权者,俱为国例所钳束,无论官民悉为例范围。”[43]
相比于以上报刊对西方政治制度所进行的单纯的宣讲叙述,新闻性明
显增强的《六合丛谈》所运用的呈现手段则更为直观和具体。如该杂志在1856年连续报道美国总统大选的事件,直观清晰地描写了美国民主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此后的《万国公报》也着力介绍西方政治,宣扬民主精神。如在《自西徂东》中花之安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西国律例,虽为君王所定,然议政国会臣工,首先辩论允协,方能定夺。又分上堂下堂公议… …至美国之皇,则为众民公举,数年则退位,而国政亦美。此可见国君之不揽权也。”[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