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青铜器印象

1.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呈灰青色,所以称青铜。其代表作见图2—1至图2—4。


图2—1 青铜尊


图2—2 青铜爵


图2—3 青铜簋


图2—4 青铜钟

商代的青铜器组合是酒器的组合,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周代的青铜器组合是重食器的组合,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义。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组合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已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已面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制作流程为塑模—制范—熔化合金—铜液浇注—冷却加工。《荀子·强国篇》有“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记载,说明了青铜器制造的几个必备的条件。其中制范和熔铸是关键环节。见图2—5。

(1)制范。制范分“外范”和“内范”。“外范”制作是根据器形的塑模,使用泥或蜡等材料附着在模胎的表面,成为与模胎表面(包括凸出的纹饰)对应的阴型“外范”。“外范”可根据器形分为若干块,然后再依附模胎内制成一个内范,最后将“内范”与“外范”固定,其间的空隙则是浇铸的空间,即为青铜器形。商代制范有陶范法(泥模法),春秋战国发明了蜡模法(失蜡法)。

(2)熔铸。要将铜锡放入坩埚精炼后,才可倒入范模进行浇铸。商代融化铜液的坩埚叫“将军盔”,最大的一只能熔化十多斤铜。“后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浇铸“后母戊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及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人工队伍非常庞大。


图2—5 制范、熔铸法

我国的传统金属工艺制作先有冷锻法,后有熔铸法。青铜制作工艺经过商周的浑铸,春秋战国的分铸,以及焊接、镶嵌和蜡模法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青铜器的式样更加丰富多彩、玲珑精巧。我国奴隶社会晚期的技艺已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青铜工艺的制作经验,为我国冶金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