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体育教学成果优秀课案例集:云南民族体育教学课摘选
- 刘保谦
- 5655字
- 2020-08-29 22:19:44
霸王鞭
一、民族简介
(一)白族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拥有约193万人口(2010年统计),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先后延续了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此外,丽江地区、保山地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地也分布着少量的白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意为白人。
白族公元前二世纪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很多习俗都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人才辈出。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照壁和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充分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火把节”,以及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等。
(二)彝族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约871万人(2010年统计),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云南彝族人口共计470.6万,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等。
云南彝族的支系十分复杂,音乐也各有特色。流传在红河地区的“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五山腔和四腔)是一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大型多段套曲,多为男女在“吃火草烟”这类交际习俗活动中演唱。它的歌词用汉语,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演唱形式多样,在我国民歌中亦非常罕见。其中,历史源远流长、旋律优美动听、演唱别具一格的海菜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彝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所跳舞种有载歌载舞的歌舞和以乐器伴奏的乐舞两类。前者最著名的如“打歌”、“跌脚”等,节奏鲜明、音调明快;后者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较具代表性的有“跳乐”、“烟盒舞”等。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也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地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彝族人民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起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二、项目介绍
(一)白族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用约一米长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条制成,其上凿四至五个孔,每孔内装两组铜钱,每组用两至三枚。
舞蹈霸王鞭具有祈福的意义。大理的重要节日一般都少不了霸王鞭,如“火把节”、“绕三灵”、“三月街”等。舞者右手持鞭,左手拍、拨鞭的两端,身随鞭移,舞蹈时用霸王鞭围绕身体的主要关节碰击发出响声,由此带动上身的拧和摆、小腿的变化以及双脚的跳动,形成各式各样的舞姿和动作,舞动过程中需击打或碰击地面和身体的脚心、膝、胯、肩、肘、手掌等部位。双肩前后摆动,左右扭腰送胯,双脚随节拍上下颤动。随着舞步的起落,霸王鞭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响声。霸王鞭舞有上百种套路(打法),一个套路最少四拍,最多三十六拍。用唢呐、竹笛或三弦伴奏,霸王鞭舞蹈动作连贯自如,刚毅矫健,表现出女性形态的优美,形成独特的风格。霸王鞭舞既刚毅矫健又婀娜多姿;既热情开朗又豪放潇洒,情绪高昂时,舞步随着音乐节奏变快,动作亦更加奔放热烈。霸王鞭舞常与男性舞蹈八角鼓舞及双飞燕舞相配合,组成“心合心”、“背靠背”、“脚勾脚”等舞蹈动作,并舞出“一条龙”、“四梅花”、“劈四门”、“满天星”等队形图案。打霸王鞭是白族人民十分喜爱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群众性活动,在民族节日期间,几乎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尽情地打霸王鞭和跳八角鼓舞。
(二)彝族舞蹈——烟盒舞
烟盒舞又称“跳弦”、“跳乐”、“跳三步弦”,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个旧市及石屏、建水、开远、蒙自、通海、元江一带,是彝族支系尼苏泼的一种舞蹈。因流传地区在红河北岸,又称江内彝族舞蹈。这种舞蹈因跳舞者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以食指边弹边舞,故名“烟盒舞”。“烟盒舞”清新活泼、节奏感很强。人的手臂和手腕灵活舞动,配合得协调自然、轻快健美。
“烟盒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它的来源说法不一,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彝族人民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着兽皮混到兽群中间。后来渐渐把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发展成为舞蹈,于是形成了“三步弦”。另一种说法是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样子。总之,这都说明“烟盒舞”产生于彝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另外,据说“烟盒舞”开始并没有道具,但因节奏不统一而跳不整齐就以拍手统一节奏,后来有人用装黄烟的烟盒弹着玩,发现能发出悦耳的声响,于是就用弹烟盒代替拍手。经过世代相传,舞姿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今天的“烟盒舞”。
三、霸王鞭、烟盒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伴随着国家及社会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云南省体育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将一些阶段性的体育思想转变成终身体育思想,将课程内容变得更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这为一些优秀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的指导精神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特点,运用现代健身体操和体育舞蹈元素的创编原则进行一定的创编,把霸王鞭和烟盒舞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中。霸王鞭和烟盒舞在实践活动中具有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具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负荷,符合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充分体现出霸王鞭和烟盒舞在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健身价值,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它们的选用既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又可以使一些个体有差异的学生消除顾虑、克服心理障碍,体验成功和快乐体育,为培养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
(一)霸王鞭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大理白族霸王鞭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白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源自宗教仪式中的巫舞,现今已走向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舞台,发展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之一。
霸王鞭运动量大,各种跳跃、下蹲、转体等舞蹈动作能增强下肢力量、肢体灵活性、节奏感和心肺功能;持霸王鞭做摆动、小绕环等动作,能增强手指、手腕各关节的灵活性;绕“8”字动作,能增强手臂和肩关节的灵活性。霸王鞭舞蹈将各种动态与静态的舞蹈技艺结合为一体,通过练习塑造各种线条美、动态美,充分展示了体育与艺术、健与美的高度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与艺术的熏陶。学校体育开展霸王鞭舞蹈要以体育健身为最高原则,既要重视技术动作的学习,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霸王鞭舞蹈对青少年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使人身体协调,还能促进身心共同发展,气韵相通,以神带形,神形并茂。
(二)烟盒舞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烟盒舞是云南独有的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将其引入体育课程,可以大大改善目前教学内容枯燥、呆板的局面。随着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和政策的落实和推广,烟盒舞这一民族传统体育得以进入小学体育课程。烟盒舞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
作为一种大众全民健身运动,烟盒舞具有健身性、娱乐性、集体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运动中强身健体,还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且不受场地的限制。烟盒舞过去是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种娱乐形式,现在不断推陈出新,被改编为烟盒舞韵律操,演变成了一种时尚且极富民族特色的健身方式。开展烟盒舞运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陶冶情操、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
课题:民族传统体育:白族舞蹈——霸王鞭
授课教师:毕汉鸿(五华区红云小学)
指导教师:刘保谦(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课程内容:白族舞蹈——霸王鞭
授课年级:水平二
(一)指导思路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切实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传承民族文化,开发民间体育运动资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合作学习为主,指导学生互助、合作、创新,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民间体育、了解民间体育、感受民间体育、体味民间体育,进而热爱民间体育。让每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的指导精神和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白族霸王鞭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本课通过霸王鞭基本动作的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符合水平二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即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具备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当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教学中要尽量注意创造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与欣赏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设计思路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坚实的发展足迹,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体育项目,本课以一种舞蹈型的运动“白族舞蹈——霸王鞭”为主题,以引导学生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为主线,采用彝族舞蹈“烟盒舞”进行热身,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掌握霸王鞭的整套动作,充分体验“彩云之南”特有的民族舞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民间体育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自主创新的良好作风和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五)课时计划(见表1—1)
表1—1 课时计划
五、教学小结
本课开始采用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彩云之南的向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随着教师创设的情景感受彝族、白族的民族风情。首先带着学生走进彩云之南,让学生感受彝族特有的舞蹈道具——烟盒,并教会学生如何把烟盒弹响,再随着音乐的节拍跳彝族烟盒舞。接着让学生把烟盒合起来放到各组指定位置后拿一根霸王鞭站回原位,进入第二个环节——融入大理苍山洱海情,随着动听的音乐,教师进行了白族舞蹈——霸王鞭的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生动作的时候采用分组练习、分组展示、集体展示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鼓励学生互相纠错并帮其改正。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自主创新的良好作风和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在学生集体展示完白族舞蹈——霸王鞭后,让学生把霸王鞭摆到指定位置。最后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骤然响起,教师当领头人把各组的学生接成一条长龙,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进而完成本课的放松。在学生、教师身心都得到放松的时候,教师及时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笑而不俗则适时地给学生带来了欢笑,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但能使学生感到愉快,同时也能拉近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随地保持最佳的教态和愉悦的心情,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通常认为,学跳舞是一件很轻松有趣的事,其实在台上跳出一曲优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教师对霸王鞭的每一个动作都做认真、仔细的研究且进行很长时间的练习,在课堂上,学生看到教师正确、娴熟、优美的示范,心生羡慕,好学心理应运而生。这时,教师再把握好时机,采用分组练习、分组展示、集体展示的教学方法进行霸王鞭整套动作的教学。当配上音乐进行整套动作展示时,学生就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进入舞蹈的天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白族舞蹈——霸王鞭的基本动作,并将其创编成一整套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身体机能及协调性、节奏感等都得到了发展,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彩云之南民族体育项目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