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采用空间滞后模型,使用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我国经济收敛现状,并探索性地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检验,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全局内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分区域考量发现,东部、西部地区均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趋势,中部地区绝对收敛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趋势,这说明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凸显。第二,从变量角度考虑发现,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说明确实存在空间上的辐射影响。观察影响变量可知,人均储蓄率、专利数代表的科技水平、对外贸易在三个地区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仅在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内部,政府支出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这表明中部地区的发展对政府依赖性较强。西部地区仅第二产业占比显著为正,说明其发展中第二产业占比偏重。综上可知,地区间发展方式有显著差异,发展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第三,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验证后发现,变量的空间影响将加速收敛趋势的变化速度,使发散的地区加速发散,中部地区收敛速度则显著提高。对溢出效应考量发现,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也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4.2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注重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发展的同步性和均衡性,挖掘地区优势,深化改革,提高发展效率。联系地区实际情况构建“经济带”“城市圈”,扩大地区内部的辐射影响,促进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通过调节和再分配手段,实行差异性的扶持政策,缩小内部差距,促进地区内部协调发展。

第二,从影响因素来考虑,我国应当根据地区发展优势积极引导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优势面;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育的投入,促进科技产出的转化,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引导人才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促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整合地区内部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