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优消费率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研究
- 赵鑫铖
- 4151字
- 2024-12-21 05:55:06
第一节 中国消费率的变化特征
一 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
关于消费率的跨国研究以罗斯托、库兹涅兹、钱纳里等为代表,他们通过经验统计研究总结了消费率随经济发展条件变化的规律。罗斯托(1962)[1]在其《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2],其理论实际上也间接给出了消费率随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即随着经济发展消费率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最后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库兹涅兹则在其系列论文《各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方面》中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和20世纪50年代国家间经济的共同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也涉及消费、投资等的研究,但由于其采用的数据样本不可比,研究结果也受到相应的局限。钱纳里和塞尔昆(1975)[3]在《发展的型式:1950—1970》中利用101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消费率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NP)的演变规律:人均GNP以1964年美元来衡量,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在人均GNP低于100美元时最高(分别为89.8%、77.9%),随着人均GNP增加,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逐渐下降,而当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时,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逐渐趋于稳定,并有小幅上升。从政府消费率来看,其变化过程也类似:人均GNP从100美元增加到1000美元过程中,政府消费率将逐步上升,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后,政府消费率开始下降。(表2-1)
表2-1 1950~1970年世界消费率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付立春(2011)[4]遵循钱纳里的分析范式,研究了1960~2007年全球及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消费率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论与钱纳里的基本一致。本节我们通过描述全球及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消费率的演变态势,试图反映全球平均消费率水平;根据2014年GDP全球排名,选取GDP排名前十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巴西、意大利、印度、俄罗斯,反映大国消费率演变过程;选择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金砖五国,通过比较五国消费率的演变过程,反映中国消费率在国际上的位置。由于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且一般情况下政府消费率波动程度较小,一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因此本节仅对最终消费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另外,本节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提供的资料,分别选择世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以时间为横轴,以最终消费率为纵轴,即得全球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最终消费率的演变态势。第一,世界平均最终消费率由1970年的73.6%提高到2013年的77.7%,虽然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40多年间围绕75%上下波动2个百分点。第二,低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最高,1990~2013年均值为93.0%,且从1990年以来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第三,中等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1975年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75年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四,高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走势基本一致,在2000年后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五,从不同收入等级国家最终消费率比较来看,低收入国家最高,中等收入国家最低,而高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趋于稳定的水平。(图2-1)
图2-1 世界及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最终消费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图2-2给出了2014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的最终消费率演变情况,由图可知:第一,从大国经济的最终消费率来看,中国最终消费率基本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且在大多数年份低于其他9个国家的水平,2013年低于10个国家最高水平34.0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8.1个百分点、20.1个百分点。第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巴西、意大利等国的最终消费率基本处于稳定的水平。第三,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由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其最终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第四,俄罗斯最终消费率水平波动较大,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五,印度最终消费率变化趋势与中等收入国家和中国一致,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印度最终消费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图2-2 1960~2014年GDP排名前十国家最终消费率演变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从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金砖五国的最终消费率来看[5](图2-3),首先,只有中国和印度的最终消费率变化趋势与中等收入国家一致,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其次,南非和巴西的最终消费率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大约为80%;再次,俄罗斯最终消费率水平波动较大,但也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最后,中国最终消费率低于其他几个金砖国家,2013年分别低于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32.1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20.9个百分点、21.7个百分点。
图2-3 1960~2014年金砖五国最终消费率演变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综合上述分析,依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提供的资料,1960~201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呈现出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和金砖国家的一般水平。
二 中国消费率演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需求结构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投资率急剧攀升,消费率逐年下降,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维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本节主要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演变态势,并对其原因进行简单探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提供的资料(表2-2),在“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战略导向下,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下降的趋势。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从1978年开始,最终(居民)消费率连续六年上升,到1983年达到66.8%(53.0%),比1978年高了5.3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该阶段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的上升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审视当时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战略,通过提高工资和农产品价格等措施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欠账进行清算,在一定程度了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第二阶段(1984~1995):最终(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由1984年的65.1%(50.2%)下降为1995年的58.8%(45.6%),降低了6.3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96~2001):这一时期最终消费率有小幅上升,大致在61.1%(46.1%)上下波动。这一时期消费率上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扩大内需政策开始实施,除了投资增加外,也推出了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二是当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一定的刺激政策,也有刺激消费增长的作用。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最终(居民)消费率下降非常明显,大致下降了7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几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环境变化较大,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减少,进而导致整体消费率下降;二是,随着我国商品房改革进程的推进,2002年后商品房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被住房需求所消耗,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三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推进,居民家庭收入中有很大比例被子女教育费用消耗,导致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四是,从我国收入分配来看,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也是导致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2-2 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变化情况
表2-2 1978年以来中国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变化情况-续表
三 城镇居民消费率和农村居民消费率变化情况
我国存在比较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居民消费由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从而居民消费率=农村居民消费率+城镇居民消费率。图2-4给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演变态势:以1992年为分界点,1992年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率,1992年及以后农村居民消费率低于城镇居民消费率。
图2-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演变态势
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农村居民消费率由1978年的30.1%上升到1983年的33.3%,5年上升了3.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性倾斜,使得人均农民纯收入上升,使得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上升。第二阶段(1984年至今),农村居民消费率逐年下降,由1984年的30.6%降低到2016年的8.6%,降幅高达22.0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下降;二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城镇居民消费率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2),城镇居民消费率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18.3%上升到2002年的31.1%,24年上升了1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约0.53个百分点。从与同期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对比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我国一直偏重城市建设,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城镇居民消费率有微弱下降趋势,主要与我国房价上涨、高等教育市场化等因素相关。
四 政府消费率变化情况
比较而言,政府消费率波动幅度远小于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消费率一直围绕其均值14.0%在12.3%~16.6%这个范围内波动(图2-5),其最高值是2000年的16.6%,最低值为1988年的12.3%。一般来说,政府消费率的波动是由我国财政政策波动引起的,比如说在某些年份增加基础设施支出等措施会提高当年的政府消费率。对照上一节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消费率基本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标准,中国的政府消费率并不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
图2-5 中国政府消费率演变态势
五 中国消费率波动性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相关理论,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一般表现出如下的波动特征:在经济发展初期处于较高水平,进入经济准备和起飞阶段后,由于需要较多的资本积累,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会下降,随着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居民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等导致消费率逐步上升,经济继续发展过程中消费率将趋于稳定;政府消费率则相对稳定,一般在10%~20%波动。由表2-2可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在2010年前后达到了其最低点,目前已处于逐步上升的通道中(参见本章第三节),而政府消费率一直围绕其均值14.0%在12.3%~16.6%这个范围内波动。从统计分析看,1978~2016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的均值分别为58.36%、44.49%、13.86%,标准差分别为5.78%、5.62%、0.94%,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10、0.13、0.07,因此相对来看,居民消费率波动性最大,最终消费率次之,政府消费率最小。(表2-3)
表2-3 1978~2016年中国消费率波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