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隋末洛阳的战乱

第一节 大业六年元日的建国门暴动

大业三年(607年)九月,隋炀帝北巡返回洛阳,任命儿子齐王杨暕为河南郡尹,主持洛阳地区的工作。

隋文帝时期,民众的徭役负担已经开始加重。隋炀帝时期,更是变本加厉。建东都,掘长堑,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营宫苑,无休止的巨大工程迫使上百万农村男女背井离乡,奔赴工地无偿劳动,不少人活活累死。隋炀帝发动同越南中南部的林邑和西北地区的吐谷浑的战争,大量男子从军出征,丢掉性命。隋炀帝巡游江都时,运河两边五百里内的民众都要修路献食。国家的花费急剧增加。尽管府库里堆满了绢帛,粮仓中积压着粮食,政府却封存不用,反倒要民众预缴十年租税以充当花费。因此,田园荒芜,野兽出没,百姓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全国范围内不满情绪在迅速增长。

大业六年正月初一(610年1月30日),在洛阳爆发了一次未遂暴动,是隋代全国性动乱的先声。这一天,朝廷要照例举行元日朝会大典,贵族、百官和周边政权酋长届时将济济一堂,拜谒隋炀帝,奉觞祝寿,并互相拜年。晨光熹微中,几十个男子衣冠素洁,焚香持花,“自称弥勒佛出世”[1],出现在城南。把守洛阳城南门建国门的卫兵看到这些自称弥勒的男子,连忙行叩头礼致敬。这些男子乘机进入城中,抢夺卫兵们的武器,举行暴动。河南郡尹杨暕带兵巡街,正好遇见他们,立即将这场暴动镇压在萌芽状态中。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清查在所不免,城内外一千多家被连坐处死。这显然是冤枉的,因为没有迹象表明他们曾经联络或者接应过。

佛教神灵弥勒,音译又作弥帝隶、梅怛丽药,意译作慈氏。这是姓氏,名字是阿夷多。佛经对他的描绘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描绘出一个美妙无比的兜率天天堂,弥勒是这里的菩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说,弥勒出生于波罗奈国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受佛预记,命终成果作菩萨,上生兜率天上。兜率天生活着五百亿个修行净业转生而来的天子。他们躯体高大,寿命极长,享尽种种快乐。有五百亿个金银珠宝装饰而成的宝帐供他们居住。朵朵宝花,争奇斗艳,花上有姣美多姿的天女。天女手中自然化出宝器,左肩佩戴无数璎珞,右肩负荷无数乐器,不断演唱,陪伴兜率天子。弥勒昼夜演说佛法,使兜率天子们得以解脱。对于尚未转生兜率天的众生来说,如能按照佛教的规定断恶从善,广修福业,命终之际,只消屈伸一下胳膊那么短暂的工夫,即可往生兜率天。甚至众生听到弥勒菩萨的名号时产生欢喜恭敬的情绪,命终之际,弹指工夫即可往生兜率天。他们成为兜率天子后,归依、礼拜弥勒菩萨,然后认真观察弥勒眉间白毫相光,即时超越九十亿劫(一个大劫为一百二十八亿年)生死之罪。弥勒未来下生成佛时,他们随同下生,获得最终解脱。

另一方面,描绘弥勒下生成佛,人间一派光明、幸福、和谐的景象。《弥勒成佛经》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经过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释迦牟尼佛于世间终尽教化时,便转生人间大婆罗门家庭。弥勒出家修道后,在金刚庄严道场的龙华菩提树下成佛,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弥勒的身份即由菩萨变为佛,也就是未来佛。这时,人间已不再是往日模样。土地平整明净如同琉璃。到处开着宝花,长着金银珠宝质地的叶子,结着吉祥果,摇曳生姿,奇香馥郁。气候宜人,没有寒热风火之苦。人人身高十六丈,寿命八万四千岁,享受清福,快乐无比。特别是弥勒所降生的鸡头国,光明普照,昼夜无别,没有盗贼劫匪,没有战争、饥荒,人人慈祥、善良、恭敬、和顺,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一样。弥勒在龙华树下三次为众生说法,分别度得九十六亿、九十四亿、九十二亿人成为罗汉。

建国门暴动利用的佛教文化元素,是弥勒下生成佛经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民间反叛朝廷的武装斗争,往往打着弥勒的旗号,后来还出现弥勒教。建国门暴动利用佛教,只是一丝点缀,反映了民间对佛教的理解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理论化、系统化、组织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