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8)
- 王振耀 柳永法 高华俊 高玉荣
- 772字
- 2020-08-29 06:33:16
第一章 总论
一 构建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涉及民生的社会政策也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切实改善了民生,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社会政策进步既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利于增强社会发展创新活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项社会政策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社会政策,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构建了“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并于2016年出版了《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报告(2016)》。中国社会政策进步指数涉及慈善、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领域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教育发展、医疗健康、劳动就业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旨在通过设计一套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既评价这些领域政策的执行效果,又评价这些领域的省级政策环境,力争通过全面、系统、持续的评价,以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全面地反映各省(区、市)慈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政策进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政策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政策评价模式,为各地政府不断创新、优化社会政策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