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综合治理
- 徐建军 胡杨 王凡
- 1696字
- 2020-08-29 06:33:26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固有属性,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对深刻剖析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运行特征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校园网络环境的方法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运行的背景探究
校园网络舆论,即来自校园内外不同群体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矛盾的必然产物和外部体现,作为社会矛盾体一个侧面的子系统,其生成、演变和转化也同样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正如矛盾的客观存在一样,校园网络舆论也同样以各自不同的形态存在,有动态静态的,有显著隐蔽的,有重大微小的,有新异普通的,还有缓和突变的。
受社会机制、政治环境、受众心理和外界条件等因素影响,通常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校园网络舆论会表现得更为复杂、更为多元、更为强烈、更为异样。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各类矛盾表现错综复杂而且多发,如由于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和机会拥有而造成的城乡差别、贫富不均、就业压力等,有些矛盾是伴随改革与发展产生的,因此不可避免,这些必然会在舆论产生和形成强度上有所体现。从现实来看,由于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对立群体的利益冲突与碰撞越激烈,在校园网络舆论中则声音就会越响亮,影响力越大,如从“杭州飙车案”到“我爸是李刚”,单一的仇富发展为仇富又仇官,“不怕富二代飙车、就怕官二代飙官”成为一个又一个校园网络舆论热点。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传受合一”的信息源与发布者,加上网络新媒体的把关门槛低,各种网络平台上的言论难免会泥沙俱下,极易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虽然网络舆论是虚拟的,但它是现实的观照和反映,一旦形成强势就像冲破大堤的洪水一样不可控制和把握。
二 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运行的特征分析
校园网络舆论从产生到形成,再到最终爆发以至平息结束,要经过导火索产生、导火索引爆、扩大爆炸源、崩溃式爆炸、爆炸平息等系列运行过程。这个运行过程有其特定的生成与演变规律,从过程和形式上看,有的舆论是显性可见的,通常表现为急促而迅速,还有的是不易觉察的,通常表现为慢热而舒缓,一般体现为两类。一类是与青年学生的权益或认知息息相关,一类只与某一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但它们又容易扩展到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的权益或道德的讨论与争辩之中。青年学生热情但社会阅历不足,容易情绪化冲动,往往导致舆论情绪化、非理性化,听到或看到某种现象或问题,经常是抱着事不关己或个性宣泄的“看客”心理,不负责地去添枝加叶扩大传播,或在论坛上、博客中凭感觉一边倒地去顶,甚至造成舆论越来越远离事情原貌与真相。
三 校园网络舆论环境运行的哲学机理
校园网络舆情是一种慢驱动现象,通常都是各类矛盾累积突变在校园内引发的反应。表面看来,网络舆情没有先兆,来得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但其实任何一次舆论舆情事件都是有准备的,都要经历产生、扩展、爆发和平息四个必然阶段,这就如同自然现象中的地震、海啸和山体滑坡一样,往往地壳运动和山体涌动是暗藏在事物内部的,因此不为人所觉察和注意,但它所释放的能量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哲学视角看,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扩展,其实就是事物发展的量变、累积过程,因此必须要对爆发之前的隐蔽舆论、暗藏舆论和舆论走向进行观察分析,早觉察早预报早防备。按照“蝴蝶效应”和“突变理论”,“对一些大而复杂的系统,不仅在强作用力下可能会发生突变,若系统处在临界态下,微小的冲击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而导致突变”[1]。由此,校园网络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其实质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而舆情事件就是临界态的突变,是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再现。同时,一个网络舆情事件从爆发到平息再到新的爆发与平息,这又符合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任何一种舆论的产生都是人们对当下某种现象或问题不约而同地、自发地思考,舆情事件是对所思现象区别轻重缓急问题的首次否定,而平息舆情事件又是一次新的否定,下一个舆情事件的产生又是否定之否定一个新的轮回,因此对网络舆情事件要沉着应对,增强定力,提高化解舆情事件的能力,克服本能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