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进步学的产生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人类积累了丰硕的社会进步经验,形成了广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理论。人类需要将这些经验、思想和理论系统化、科学化,从而便于继承、学习、研究和运用于社会进步实践。因此,建立专门研究社会进步的学科非常必要。进入21世纪,人类积累的社会进步经验、思想和理论,已经足够建立一门研究社会进步的专门学科,社会进步学破土而出,为社会进步提供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社会进步学是社会科学大家庭的新成员,而且必将在社会科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辽宁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社会进步学》是我国第一部将社会进步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社会进步学专著。该书第一次提出了“社会进步学”这个概念,并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社会进步学在中国的诞生。

作者在建立社会进步学中做了如下工作。

(1)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进步学学科的构想。

(2)提出了社会进步学的研究对象。

(3)系统地归纳了人类社会从产生开始到目前为止的社会进步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及基本规律。

(4)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

(5)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的专有概念体系。

(6)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的规律体系。

(7)归纳了促进社会进步的一般方法。

任何一个新兴学科形成的过程都是概念和理论发展的过程。社会进步学必然要有新建立的概念和理论。如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建立了社会水平分级理论、社会基本规律理论、自动生产社会理论、需要分配制理论、范围品德理论等系统理论。建立了600多个社会进步学的概念。

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中国改革报》《经济日报》《辽宁日报》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国政治学网、中国出版网等媒体分别登载或转载了评论和介绍文章。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1]教授在《社会科学成果专家评审(鉴定)意见》中肯定了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的学术价值:第一,该成果论证了在社会科学领域建立社会进步学的必要性,具有新意,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第二,提倡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社会进步符合“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深层理念。第三,该成果把“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深层理念具体化,展开了。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家曹晓峰[2]研究员在《辽宁日报》以《社会进步学:研究社会进步的创新之作》为题撰文称:“沈阳学者姜建华撰写的《社会进步学》一书,就笔者视野所及,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社会进步学的专著。该书提出了建立社会进步学学科的观点,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专有概念,阐释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书中存在许多学术观点创新,并为作者原创。……总之,《社会进步学》一书比较成功地初步建立起社会进步学,衷心祝愿其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展。”[3]

2005年5月26日,《经济日报》在介绍本书时称:“该学说为作者独创。它是一门系统分析社会进步原理的应用科学。它建立了基础理论,包括社会水平论、社会基本规律论、生产力阶段论等,还包括一套全新的要领系统如自然生产社会、劳动分配制、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控制市场经济、必要消费需求等。”

总之,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是将社会进步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专著。在我国首次提出并初步建立了社会进步学。

2004年版《社会进步学》虽为作者之专著,但并非作者一人之智慧。作者在成书过程中汲取了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和当代最先进的社会进步理念,将之融会贯通、集于一书。该书的思想是向往社会进步的人们共同智慧的结晶。

社会进步学的所有内容均非作者所创新,没有作者本人的任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