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乡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向城镇转移。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自己则留居农村,年龄一般在20岁以上的己婚妇女群体,即“农村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妇女超过农村留守人口总数的一半,接近5000万人,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群体。

农村留守妇女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养育子女、照料老人等家庭和经济责任,同时还要参与社会交往、社区公共事务等社会活动,在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家庭作为特殊“单亲家庭”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其“为实现生计目标而对资产利用和经营活动进行选择与配置”的生计策略就成为决定自身经济参与程度和经济收入、家庭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对家庭整体福利、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等也具有很大影响。

因此,农村留守妇女的留守成因、生存状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家庭和婚姻状况、自我发展等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也涉及脆弱性、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家庭福利等与生计相关的问题。略显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对农村留守妇女脆弱性、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等核心概念缺乏基于现实背景的清晰界定;研究内容相对孤立,缺乏统一逻辑框架下的相互联系和印证,忽视了对主要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的因果和动态关系的系统分析;此外,广泛收集经验材料作为支撑的定量实证研究较少,因而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为了弥补这样的遗憾,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号:12BRK022)的资助下,课题组在归纳已有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计及家庭福利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生计策略及家庭福利效应分析框架。同时利用2012年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妇女生计策略及家庭福利效应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计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生计资本和外部环境对农村留守妇女生计策略的影响、生计策略和外部环境对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福利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正是在上述一系列研究活动基础上综合修订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总体框架及调查设计由杨雪燕和罗丞负责,调查问卷设计及具体执行由王洒洒和杨婷负责,崔烨、胡继伟、姚俊霞和柴文辉全程参与了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整理,罗丞和王洒洒负责全书初稿的撰写,杨雪燕和王洒洒负责全书的统稿、修改和定稿。杜海峰教授、靳小怡教授和曾卫红副教授对本书的撰写给予积极协助,安徽省巢湖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本书的调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责任编辑佟英磊、张真真对本书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宝贵意见,作者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最后,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指正。

作者

2018年9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