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存佚·补配·分册
舒元炜序文说,“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这清楚地表明,八十回中的五十三回是姚玉栋藏本原有的,其余的二十七回是借当保藏本补配的。
上文已谈到,按天头大小来区分,现存舒本四十回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天头大者(1—7,9—12,17,18,21—32,36—40,共三十回),一为天头小者(8,13—16,19,20,33—35,共十回)。
问:在现存舒本的四十回中,哪一部分或哪几回是姚玉栋藏本原有的?哪一部分或哪几回是从当保藏本补配的呢?
答:天头大者,是姚玉栋藏本原有的;天头小者,是从当保藏本补配的。
这是因为:根据舒元炜序文的交代,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1)姚玉栋藏本原有的回数,不得超过“五十三”。
(2)从当保藏本借抄补配的回数,不得超过“二十七”。
而据我们的统计,天头小者共十回,它既符合(1),也符合(2)。因此,从天头小者的回数看不出问题的所在。相反的,天头大者的回数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天头大者共三十回,它只符合(1),不符合(2)。不符合(2),就否定了它是借抄补配的可能。天头小者既被否定,仅仅剩下天头大者是唯一的可能。
这又间接地证明,在舒本现存的四十回中,天头小者的十回是自当保藏本借抄补配的。
[1] 请参阅第一章“筠圃考略”。
[2] 舒序所说的“当廉使”即指当保。“廉使”乃昔时对“按察使”之称。亡友徐恭时兄曾指“当廉使”为山东按察使陆燿,非也。据王先谦《东华录》卷一百二,当保于乾隆五十年七月由直隶热河道迁河南按察使。
[3] 我相信,这不是舒元炜在故作狡狯,应是他的序文受了文字体裁、字数的限制而不得不这样说的。
[4] “君”,指姚玉栋。
[5] 原文“并录”二字,在一粟《红楼梦书录》引文中夺“并”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上海,10页)。
[6] 舒元炜序文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而当保已于乾隆五十年(1785)十月去世。见王先谦《东华录》卷一百二。
[7] 请参阅拙著《红楼梦眉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北京),65页至67页。
[8] 天头大等于说地脚小,反之亦然。故下文仅以天头立论,以免辞费。
[9] 《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三辑。
[10] http://blog.sina.com.cn/hedycao。
[11] 按:舒本“函玉”二字之侧已用红笔作勾乙符号(这一点,在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本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石头记古钞本汇编》影印本上也都没有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