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定义公司:事业合伙制股权激励法律实务
- 高慧
- 1661字
- 2020-08-26 12:59:00
引子:员工持股计划的溯源及本质
1.商鞅立木取信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史记所记载的商鞅立木取信实质上是一次国家股权激励的雏形或者尝试,秦第一次为普罗大众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晋升机制,即通过建立军功激励的制度最终在七国争霸中胜出,统一了中国。
2.晋商“顶身股制度”:封建时代先进的股权激励制度
晋商是中国商业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乔家大院里走出来的乔致庸,怀揣着“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梦想,从一个山西的小县城一举成为清末商业界的翘楚。
正当乔致庸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他最看好的包头“复字号”店铺跑街的马荀向他提出辞号。乔致庸与马荀进行了一番具有变革意义的谈话。乔致庸问:为什么要辞号?马荀回答:别处给的酬劳更高。在任何商业社会中,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理由。乔致庸又问:掌柜的为什么没人辞号?马荀回答:因为掌柜的在商号生意里顶着一份身股,不但平日里拿酬劳,4年账期到了还可以领一份红利。乔致庸这才明白靠给更高的酬劳招募能干的跑街,总会有人出更高的酬劳挖走,只有“顶生股”这套制度才能留得住能干的人。他为了激励伙计们好好干活,给商号里所有学徒期满出师的伙计每人顶1厘的身股,并随着年限而增加。这样一来,每到年底,伙计就可以领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的红利。“顶身股”并不是所有的伙计都有,须是合格通过四年试用期后正式录用的伙计,然后还需要根据伙计的品质、能力和绩效来决定是否能拥有“顶身股”以及能够拥有几厘的股权,股权从1厘至10厘有10个等级,从1厘半至9厘半有9个等级,一共是19个等级,划分要求严格。这对于已有“顶身股”和没有“顶身股”的伙计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伙计为了当掌柜的、多得股份,个个都会努力地工作。
“顶身股”是晋商在几百年的经商过程中摸索并不断完善的一套卓有成效的股权激励方法。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晋商正是通过这套股权激励制度将生意,尤其是票号生意推向全国,影响深远。
3.“员工持股计划之父”:路易斯·凯尔索及其双因素经济学理论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以下简称ESOP)是美国著名的公司律师、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路易斯·凯尔索(Louis O. Kelso)1958年提出来的。
1958年,路易斯·凯尔索与哲学家莫迪默·艾德勒(Mortrimer Ad-ler)合著的《资本主义宣言:如何用借来的钱让8000万工人变成资本家》(The Capitalist Manifesto,How To Turninto Eight Million Workers Into Capitalists On Borrowed Money),正式提出建立员工持股计划的民主资本主义理论架构。
路易斯·凯尔索深谙资本主义精髓,他研读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认为普通工人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普通工人只是一般劳动者,劳动者创造价值但不一定创造财富,只有把普通劳动者转化为资本工人,参与公司财富分配,与资本所有者共享劳动成果,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实现民主的资本主义,要让劳动者有产权,愿意参与,可以优先享受资本利得的权利。他认为,生产要素只有两种:资本与劳动。他宣称,员工持股是“民主的资本主义”。其理论要点有三:
(1)路易斯·凯尔索分析了美国不同时期资本、劳动两项因素对社会产出贡献比例及变化,通过观察社会不同阶层对科技进步成果占有的情况研究得出,美国建国初期,资本贡献占大约10%,劳动贡献占大约90%;进入20世纪50年代,资本贡献占比上升到大约40%,劳动贡献占比下降到大约60%,社会财富急剧地集中到少数拥有大量资本的人手中。
(2)劳动者不仅应当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也应当通过资本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
(3)基业长青的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仅仅依靠对工人的监督和考核并不能提高工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特别是高科技领域。
1986年,路易斯·凯尔索和夫人帕特里西亚·凯尔萨(Patricia Hetter Kelso)合著了《民主与经济力量:通过双因素经济开展雇员持股计划革命》(Democracy and Economic Power : Extending the ESOP Revolu-tion Through Binary Economics),正式提出著名的双因素经济理论,并系统地阐述了其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和员工持股计划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变革。